天下午开会前赶出初稿,然后由她去外拍采访。
留给水央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很多固定的东西在学校里都会教授,但应急突发新闻事件的能力是每一个预备新闻工作者必须学会的一课。
很多记者需要把碎片化信息在短时间内聚合为一整块儿,然后再细化删除补充。
但准备好应对措施,就不至于显得仓皇混乱。
水央在来台实习之前已经花很多时间整理了社会新闻的各项类目,她平板里有一个总文档,分了近年来几百种案例条目。
近一个月的实习中,老师带她出去实践了很多次,镜头前是资深记者的报道,镜头后是水央聚精会神地跟随记录学习。
她捧着还带着打印机热气的材料,迅速在上面写写划划。
下午开完会,水央收拾好自己的采访包,把录音笔、笔记本,领夹和手持麦克风归进去,她匆匆去厕所换了片卫生巾,和小吴在门口车前汇合。
……
水央坐在车里,目光追随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不一会儿,天空中又飘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丝,它们落在还未完全散去的昨夜的白雾中,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
车窗上很快也蒙上了一层雾气,水央有些出神,宜南的夏雨,似乎比北城还要频繁。
而她离开的这一整年,那些记忆在另一座城市的侵蚀下,渐渐变得有点模糊。
车子在覃都路上缓缓前行,由于拥堵,速度变得异常缓慢。
小吴皱着眉看着愈涨的雨势,提醒水央:“快到了。”
他递给她车上备用的雨披,水央道了声谢。收拾了一下有些杂乱的思绪,迅速调整到工作状态,她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开会时审改好的稿子,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胸。
当她下车时,眼前是一条长长的车流,它们像是被堵塞的血脉,难以流动。
这条道路是连接机场和高铁站到市区的枢纽,不久前排水系统的故障让这里的交通受到了严重影响。
风势强劲,雨被吹得斜飞,两人身上的雨披在风中发出塑料摩擦的剐音。
周围,工人们正在下水道旁紧张施工,道路两旁堆放着许多防汛沙袋。
水央的脸侧头发已经被雨水打湿,她将头发撇开,举起话筒,调整好音色。
小吴向她点了点头,示意一切准备就绪。耳麦里是电视台正在播送这段路况的主持人在呼叫她的回应。
随后,水央正色面对着架起的摄像镜头,她咬字丝毫没有口音,声音清晰坚定:
“大家好,我是宜都新闻广播电视台社会新闻部的实习记者陈水央,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新阳区覃都路主干的下穿隧道…………”
透过直播,她的声音穿透雨幕和镜头,传递给直播另一端的所有电视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