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五十七章 求学不易(1 / 1)

往来商丘和逼阳的商人,又一次感觉到气氛的不同之处。宋人毫无疑问在忙着再干一场,去年卸甲的蒙武也偶尔亮了相,只是显然宋君不会再用他为将。

去年那场仗,实在是丢人丢到家。

宋国这几个月来,就是中原列国中的谈资笑柄。

商丘的贸易极为发达,和宋国大多数城邑一样,它有两个官方市场,除此之外,商丘还有民间自行发起的自由市场。

所以商丘的市场极多,挂职的市掾令有五个,其中四个是有正经办公场所,每天都要忙得脚不沾地的那种。

剩下的一个,也要专门在白天的会议上,直接面向国君汇报收入支出。

发达的商业环境,自然会有比较特殊的学术环境,比如说算学,商丘的筹算学馆是最正式也是最强的。

中原列国只要是涉及到水利工程,大多都愿意从宋国来请精于算学的大家。

在计算土方量、人员管理、工程设计上,宋国的建树极多。

黄河南北两岸,最成功的的人工水库,就在宋国境内,虽然规模谈不上多大,但一个小山谷的小型水库,灌溉几万亩地不成问题。

所以宋国的土地利用率,每年的优质耕地增长率,都要比传统大国要强。像东北的燕国,一直想要利用特殊的山谷地形来修建水库,但两个难题制约了燕国君臣。

一是劳力不足,二是无人精通计算。

燕国甚至连模仿齐国围沼泽以增田都做不到,哪怕是清淤排水填土,这非常简单的工程,也涉及到计算。

所有大国之中,只有燕国的土地人口增长非常有限,每年开垦需要用到的劳力,都是通过对外掠夺,尤其是抢劫南北地区的游牧部落,才能维持全年的收支平衡。

也因此燕人南下贸易,主要还是前往宋国,一是宋国贸易发达,二是可以求学于宋国诸城。

都邑商丘的学术环境还是相对包容的,燕人只要肯掏钱,学到点先进的算学知识不难,难的是怎么受宋国算学大家的赏识,然后登堂,然后入室。

从江阴邑来的土鳖们看到这些求学盛况会觉得莫名其妙,因为他们在文盲时期也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授课模式。

等到自己受教育,完全是被李县长用鞭子抽着学,填鸭式教育的好处就在于效率高,甭管有用没用,先塞进去再说,什么时候需要用了,再吐出来咀嚼消化然后二次吞咽二次消化,最终吸收。

很恶心,但有用。

当然也可以拒绝被李县长强制学习,结果就是被李县长抛弃,然后死于荒野。

李解很热情,但也很无情,他只给“百沙”的文盲们一次机会,总算大多数文盲们知道好歹,仅有的一次机会,绝大多数都抓住了。

那些没有抓住的,有的坟头草三尺,有的坟头都没有。

能够出国求学的人,大多数都是贵族,最不济,也是家中非常非常有钱。

普通的有钱,是无法支撑出国求学的。至少要做到家乡城邑中的前三有钱,才有可能出国到中原强国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

但是,有钱和有身份,仅仅是基本要求,还有一个隐形的基本素质,那就是聪明和记忆超群。

不聪明无法迅速领会知识要领,而如果没有超群的记忆力……知识要领没有多少次机会让你去记住的。

中原列国之中,最优秀的学馆,往往在招生的时候,只讲一遍。没有书本,没有笔记,老师在讲坛上讲一遍,记住的留下,记不住的滚。

仅此,就筛选掉了绝大多数人。被淘汰的这些人也并非没有了机会,他们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来获得二次招生入学机会,那就是游历。

游历的过程中,找到这个学馆以前毕业的前辈,然后就能从前辈那里获得知识,背下来记下来,滚瓜烂熟之后,再去参加第二次的招生,这时候就比新生蛋子强得多,老师讲的题目兴许就是游历时候听过的。

完成入学之后,要掏一大笔钱,学费是不会少的,至于日常的猪肉蔬菜禽蛋,都要想办法凑齐,还有房屋宿舍服装出行等等等等,甚至连某些老师的丧葬费,也是要凑钱出的。

好在钱不是问题,能够获得学生身份的人,从来不担心钱,反而往往缺钱的那种人,会成为名人。

因为在百万富翁眼中,万元户为了读书而不得不勤工俭学挣每个月千几百块的生活费,简直是令人感动……

在随后的求学过程中,学馆往往会进行二次筛选,因为能开学馆的老东西,最次也做过图书管理员,要不然就是不用阉裤裆里的二两肉就能入宫伺候君王。

这些老家伙收钱办事远没有吴国的太宰来得爽快,因为他们还有别的追求,所以筛选那些能够领会他们思想知识意图的人才,是个人主观意愿非常强烈的事情。

在这个阶段,能够从学习基本知识,到某项专精,传授知识的老师层次也会发生巨大的不同。

如果说入学之后,传授基本功的是卿大夫之家的二狗子,那么此时,可能就是卿大夫的兄弟或者朋友,最少也是在某个县邑给县邑大夫擦过屁股的。

也就是说,此时传授知识的,是名人。

名人传授知识,显然不可能天为穹庐地为铺,得有专门的讲堂,但想要进这个讲堂,得拔尖,得超群。

登堂者,寥寥无几。

而从登堂者之中,再最后筛选出一两个顶级精英,这种人,无一例外,都有着超强的记忆力,还有惊人的悟性。

只有他们,才会受学馆最深的重视,因为只有他们有资格进入图书馆看书。学馆的每一卷竹简木牍,都是不外借的,想要抄录,可以,先登堂,再入室。

如此复杂、艰难、痛苦的求学过程,是江阴邑那些曾经的文盲们体会不到的,他们以为填鸭式教育很痛苦,李解的殴打很痛苦,但和中原列国的顶级精英残酷厮杀比起来,就是毛毛雨,小儿科。

所以当江阴邑的商队抵达宋国,还没有到商丘,仅仅是在夏城出现的时候,居然引起了惊人的轰动,连商丘的大小学馆,都忙着派出学子,前往夏城。

一切事情的起因,都是因为江阴邑来的一个挑夫,给逼阳城的老铁仗义执言,说某个卖东西给逼阳城老铁的夏城商铺老板不地道。

老板表示我怎么不地道了?

挑夫说你这个价钱算得不对,你收多了逼阳老铁的钱。

老板表示你个土鳖懂个篮子的算账?

挑夫捡了一个树枝,在地上划拉了两下,然后表示你算得就是不对,同时挑夫还摸出了一把刀,表示你不退钱咱们这事儿没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