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固然不算有错。
洛阳城中据闻有徐正业的内应,形势莫测,不可大意。
可洛阳城贵不可失,难道他们汴州就不值一提吗?
他们的士兵也是一条条活生生的人命,他们城中的百姓也是大盛的百姓!
听得底下的官员们愤怒难当,胡粼抬手,制止了他们再说下去。
此刻多说无益。
“京师来的姓李的大人,果然瞧不上俺们小小汴州!”
“不来便不来,真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了!”有武将站起身来,红着眼睛恼恨道:“没有他们,老子照样守得住汴州!”
“走,随俺点兵杀敌去!”
看着下属们气冲冲地离去,胡粼攥着拳闭了闭眼睛,片刻,压下心底悲怒与不甘。
圣命让他们“死”守汴州,即为天子令,臣子自当遵从!
片刻后,胡粼也起身,立即也令人为自己披甲佩剑。
他将要带人出刺史府时,忽闻身后传来女童的哭喊声。
“阿爹,阿爹要去哪里!”
胡粼立时顿下脚步,这是他最小的女儿,也最得他疼爱,他每日再忙,也总要去抱一抱她。
但此刻他甚至未敢回头去看。
他怕一旦回头,那口气便会散掉垮下,让他再无勇气出此门,从而变成一个抗旨的逃兵。
“七妹不怕,阿爹很快会回来的……”
胡粼的长女追过来,抱住了哭闹的妹妹,轻声宽慰。
然而她看向父亲的背影,眼中却已蓄满了惶恐不安的泪水,死死咬着唇不敢落下。
胡粼压下眼角泪光,决然跨过门槛,上马离去。
……
“不肯出兵?”
常岁宁微皱眉,眼中闪过李献少年时的模样,她试图从回忆中得出有关李献的印象,但实在太少。
从前二人虽是表兄妹,但接触并不多。
不过她可以肯定的是,此人绝非李逸之辈。
值此关头,明后也不会将洛阳的安危交到无用之人手中。
既非胆怯无用之辈,此时不肯出兵援汴州,那便是居心叵测了。
“是,汴州之事,据说此人是借口要等大都督前来,或是等圣人示下……”元祥提到大都督三字,此刻眼底也尽是忧色。
至此,他们已经可以断定,大都督是在赶来洛阳的途中遭遇意外了。
至于具体是什么意外,现下还不可断定,但是一想到最坏的结果,元祥便觉喘不过气来,心中是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不安。
大都督若是平安,按说会传信给他的……
“行军在外,他此刻既为主帅,则有便宜之权,若事事请示圣人,还要他作何。”常岁宁的语气冷了冷:“他这是想在后稳做渔翁,拿汴州的血,来给自己争一个万无一失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