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民怨,借着徐正业起事之风,在盐贩卞春梁的带领之下,很快聚集成了一支乱军。
到底是民间势力,乱起之初,朝廷仍未十分放在心上,直到几扑不灭,愈发势大,眼看着卞春梁自道州起,先后攻占了衡州,邵州,今年春日又占下潭州,举兵攻往洞庭——
徐正业之势已被扑灭,反而起初不被重视的卞春梁之势愈发壮大。
卞春梁的野心是写在明面上的,高举报复之旗,誓要攻入京师,推翻当下朝政。
他扬言为民请命,要为道州枉死的百姓讨回公道,血债血偿,因此所到之处,凡官员权贵豪强,皆被他劫杀一空。许多当地士族,家中无论老幼也皆遭屠戮,之后再连同屋宅被一把大火烧成灰烬。
若说当初徐正业尚以匡扶李氏江山之名拉拢官员贵族,卞春梁便是公然站在了官权士族的对立面,他于檄文中言【刀下杀尽贪官污吏,足下踏碎公卿傲骨,不破京畿取回公道必不折返】——
郑潮看得愁眉紧锁。
满纸血性与报复之言,决心推翻压迫之政……此檄文拿来煽动乱世平民,无疑是极有力的。
再加上李献此番大败,卞春梁大军士气再涨,必将又引来无数人跟从效仿。
郑潮的视线越过渡口处惶惶的人群,看向东面洞庭湖方向,心下忧虑至极。
李献此一败,可谓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
两月前,李献将卞春梁大军逼出洞庭一带,传捷报入京,被视作扭转局面之战。
之后,李献乘胜追击,欲取回潭州,然鏖战月余,仍久攻不下。
久攻不下,兵之大忌。士气衰馁,便必有一败。
八月初一当日,卞春梁大军忽然出城迎战,破开李献大军防御,一连不过十余日,便一鼓作气攻下洞庭,并占岳州。
李献大军死伤数万,节节退败之下,勉强在荆州凭借易守难攻之优势,才得以稳住阵型。
荆州历来难攻,卞春梁大军也已疲惫,此刻扎营岳州休养蓄力,而岳州城中,因卞军的屠戮,已形同炼狱。
失了洞庭与岳州的李献,在荆州安置下来的第一件事,便是重责军中部将。
他认为自己分明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只因麾下将士无能,履行不力,轻易退却,扰乱军心,方致使大败局面的发生。
这些士兵皆如一盘散沙,若不重责,何谈军规与军威?
败仗之下,士气衰微,李献试图以此将军心拔起。
在如此严惩之下,刚吃了一场败仗的军中愈发人心惶惶,如一张紧绷的弓,强行支了起来。
同样负伤在身的李献,此刻面色沉寒,正于营中执笔书写请罪战报。
荆州至关重要,他在请罪书上再三保证,会以己命死守荆州,并定会取回在他手上丢失的岳州。
收笔之际,李献手中猛地用力,笔杆在他手中被折断。
此次他固然败了,但必不可能再败!
他定会亲手取下卞春梁首级,以雪今时之耻!
洞庭败讯传回京师,朝廷上下一片震怒恐慌。
听官员上禀岳州战后百姓惨状,圣册帝亦龙颜大怒,严斥李献之过。
“陛下,荆州地处关键,乃是拦在山南东道前最有力的一道屏障……若荆州再失,东都洛阳,乃至京师,只怕都要成为乱军囊中之物!届时大盛危矣!”
圣册帝闻言勃然大怒:“大胆!”
那名官员自知用词不当,慌张跪伏下去请罪。
但他之言虽听来不祥,却也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圣册帝亦清楚此一点,故而也并未自欺欺人粉饰太平,发落责难这名官员,待冷静下来之后,即与众臣紧急商议对策。
感受着金銮殿中弥漫着的不安气氛,在旁听政的太子李智,半藏在袖中的双手微微颤栗着。
除了卞春梁大军的威胁之外,近来几乎隔几日就会有各地大大小小的战报传回京师,肖旻将军也再次领兵平乱去了……
怎么办,大盛这是要亡了吗?
太子心下戚惧,简直快要哭了。
户部的官员也要哭了。
别的官员或怒或惊或惧,而他们户部,还要再另加上一条头疼。
面对持续不断的巨额战事支出,他们真的快要头疼死了!
湛侍郎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催钱单子,突然理解了老师——老师动辄发疯的精神状态,领先他好几十年!
每天面对这些,哪有不疯的?
尤其是那韩国公的军饷催要,他简直恨不能撕碎嚼碎咽肚子里才好,打了这许久,要了这么多钱,结果憋了个这么大的败仗,一座城池都没拿回来,还把岳州丢了!
这不是妥妥的赔钱货吗?
偏偏更赔钱的还在后面,败仗并非结束,而是意味着更多的药材补给,更巨额的伤亡抚恤,甚至是被拉得更长的战时消耗……
且听着早朝上众臣所议,因卞春梁的兵力再度壮大,接下来免不了还要再往荆州增派兵力。
不增派怎么能行,荆州是一定不能丢的!
湛侍郎叹着气,纵有千般头疼,却也只能加紧处理。
湛侍郎翻看公务间,眉头越皱越紧,不禁就想到了不久前江都常刺史要建官营作坊之事。
建作坊无疑是笔大支出,他刚准备头疼时,却听闻常刺史在奏请中事先已主动言明,一切支出,她自己可以想办法垫付——
垫付……多么动听的两个字!
必有大战
且这作坊若是真办了起来,今年人家可以垫付,明年说不定就能交税充盈国库!
之后如能覆盖抗倭支出,便是实打实的自给自足了!
还有先前,人家说杀徐正业就杀了,且为了缩短作战时间,减少伤亡与开支,甚至把人引去了汴水上杀,就此一战定乾坤……多么善解人意,多么省钱省力的杀法儿!
真该叫那些赔钱货们都好好学学!
面对如此擅于给户部省钱的常刺史,若非规矩不允许,湛侍郎简直都想弄一幅画像来,挂在户部大堂中以旺国库了。
现如今,能省钱的就是财神啊。
同样在户部任职的谭离也有类似想法,他们这一批新人格外地难,刚进了户部做事,便遭遇了户部最穷最难的一年。
爹娘根本不用担心他会贪污,这么干净的国库,他纵然是想贪,都觉得无从下手。
且户部为了“开源”,最近已私下悄悄联合御史台,打算揪些贪官来充盈一下国库了。
从前是贪官盯着国库,而今是国库盯着贪官……这样的户部,怎么不算穷到家了呢?
如此环境下,擅于省钱的常刺史,难免叫人心生偏爱。
不过……想到抗倭之事,谭离也忍不住心生忧愁。
韩国公李献此番战败,四下常提及“久攻不下,兵家大忌”这八字,而常刺史的抗倭之战,从双方首次交锋开始,也有数月之久了。
不过水战不同于攻城之战,倭军擅游击,战线拉得更长是难免之事。
只是如今大盛危机四伏,各处都紧绷着一口气,生怕哪一日江都也忽然传回战败的消息。
若当真由倭军攻入江南之地,大盛会四分五裂成何等模样……简直叫人不敢往下深想。
因而,常刺史肩上的担子,实在尤其地重,并且不被大多数人看好。
昨日,他和宋显还听到几个官员私下议论,都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