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线”。
由于是样机,和早期的威龙一样,只能采用“汇战模式”而不能采用“产线模式”,一百多号人围着一个庞然大物转。
动线的合理性,是一切效率和安全的基础。
周瑞采用的是最简单的胶带贴线,方便随时更改。
“这里是进料位置,所有地面载具最多到这里,由人员或龙门吊衔接。”
“电力线路走这边,用拘束带做固定,别打地钉。”
“脚手架要用胶皮绝缘的,不是为了防触电,是为了防止磕碰材料……”
背后足有二十多人,都是“云房”计划的后勤组成员,一些简单的要求当场就做了,复杂的则会记录在本子上。
周瑞是项目的最高负责人。
规划、审批、监督、指导、控制、整合、改善、评估、处置……“鲲鹏项目”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来牵头。
他的身份已经从“专家”,变成了“总师”,所承担的工作内容,也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这对于他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两天,我希望两天后,能开始实际工作,后勤部三班倒,运输和物流不要停,可以做到么?”
背后后勤部的负责人丁海,一位四十多岁的敦实男子,点点头说道:“我们尽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