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珍是两个需要一直扬鞭驱赶的人,他们早就做好了甩手的准备,如今又要勉强他们继续前行,他们抵抗的力度将会空前地大。
&esp;&esp;姜爱华的态度也肃然起来:“不如你们听一听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打算?”
&esp;&esp;罗家珍捂住耳朵:“我不听,我不想听,你总是有那么多的歪理,黑的都能说成白的,这次我说什么也不会同意的。”
&esp;&esp;姜爱华脸上的笑消失了,她看向了姜成才:“爸,你呢,你也不想听吗?”
&esp;&esp;姜成才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esp;&esp;罗家珍立刻道:“家里不是说大事要投票表决吗?这件事我坚决不同意,她爸,你跟我一起反对,她就想都不要想!”说完,她立刻就拉着姜成才的手高高地举起表示反对。
&esp;&esp;姜爱华眼里的神色变冷了:“你们甚至连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都不听就要否决吗?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这样做有多自私?!你们扪心自问这一年多来,我做的哪一个决定不是为了我们家好的?竟然连问都不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否决了?你知不知道你们否定的是丽华还有月华的前程!在你们的心里,以为只有你们自己舒服了就是好过了?你们有没有想过还有两个小女儿,她们的人生会因为你们的一时犯懒而被耽误了?!”
&esp;&esp;听到事关两个女儿的前程问题,姜成才的手就举不下去了,他放了下来,反过来劝罗家珍:“还是听一听爱华的打算吧,她提出这样的想法总是有理由的。”
&esp;&esp;罗家珍满脸的不愿意商量,但也不得不耐着性子听姜爱华的理由。
&esp;&esp;姜爱华示意一脸惶恐不安的姜丽华也坐下,慢长斯理地开始说她的理由:“爸,妈,翻过年,丽华六月份就要中考了,九月就要开始上高中,而我们的小月华,也三岁多了,九月份,我打算把她送到县城的幼儿园去上学,这样一来,我们家的两个孩子都要到县城去上学,作为家长,我们为什么不能想办法在县城也安一个家,可以让两个孩子放学后回家吃饭睡觉?”
&esp;&esp;把月华送到县城的幼儿园去上学?姜成才跟罗家珍面面相觑,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上社村的孩子是没有幼儿园上的。
&esp;&esp;就像姜子杰今年6岁了,就在念上社村的学前班,玩上一年,明年正式读小学一年级,这才是上社村一个普通孩子上学的正常流程。
&esp;&esp;整个梨花镇,只有镇上有一所幼儿园,因为费用比上小学的学费还要高,向来不在村里人的考虑之内,反正幼儿园送过去也只是带着孩子玩而已,既然都是玩,为什么不在家里玩就好?
&esp;&esp;在家里大的带小的,还省这么多钱,等到六岁了再上一年的学前班,到时直接升一年级,也没听说哪个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会比上过的孩子差。
&esp;&esp;所以姜成才夫妻完全没有考虑过要把月华送到幼儿园里的事,在他们眼里,月华还是个小婴儿呢。
&esp;&esp;此时听姜爱华提出让月华上县城的幼儿园,顺便让读高中的丽华能回家吃口热饭,两人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esp;&esp;第74章
&esp;&esp;姜爱华道:“我不打算让月华留在上社村读书,村子里的教育,不,甚至是整个梨花镇的教育水平怎么能跟宁安县城比?如果我有那样的能力,我恨不得把月华跟丽华带到市里去上学,但我知道这不实际,咱们家刚从最贫困的线上挣扎过来,还没办法在市里生活下去,但去宁安县城却是努力伸长手够一够就能够到的。”
&esp;&esp;姜丽华特别激动,她终于知道大
&esp;&esp;姐那天晚上说的话不是她的幻觉,她竟然真的准备在县城里安家,不会让她一个人孤伶伶地住校,她大叫一声,猛地扑进了姜爱华的怀里:“我赞成!我同意!我要让大姐陪我跟月华去县城里上学,我不想住校,我要回家!”
&esp;&esp;罗家珍的脸色还是很难看:“月华还小,为什么非得去上幼儿园呢?还有丽华,你姐当年上高中的时候不也是一个人住校?你姐都能做到,你为什么就不行呢?”
&esp;&esp;姜丽华大声反驳:“以前那不是没条件吗?以前家里穷得连学费都交不上,哪里还敢想着让家里的人去陪读,可现在不是有条件了吗?既然有条件了我为什么非要吃那些苦?妈,你不要让我没苦硬吃啊!”
&esp;&esp;姜爱华道:“我不是一时兴起才想去县城的,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们记得姜玲吧?春花姐把她带到县城去上学了,整个人变得落落大方又自信,幼儿园教会了很多我们村的学校完全不会教的东西,孩子以后的成绩如何不敢说,但这份大方自信却是非常难得值得培养的,我不想让月华留在村子里耽误了她,我们已经有条件让她接受这么好的教育了,这对她以后的成长很关键。”
&esp;&esp;她挑了一个姜成才跟罗家珍无法拒绝的理由。
&esp;&esp;贫穷偏僻如上社村,对于孩子上学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视的,只要孩子成绩好考得上,家里砸锅卖铁也要供的例子并不少。姜成才夫妻之前一直让人看不起,除了他们性格懦弱外,让成绩好的姜爱华辍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esp;&esp;现在他们的条件好起来了,加大对两个女儿的教育投入也是理所应当的。
&esp;&esp;姜成才心动了,罗家珍如梗在喉,她就知道她说不过姜爱华,但她是真的不想家里再起事端了呀,那贴在门背后的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让她觉得很累……
&esp;&esp;她愁眉苦脸:“我们家才新建起来,难道就这样不要了,都到县城里去?”
&esp;&esp;姜爱华睁大了眼睛:“妈,你在说什么呢?这是我们的老家,怎么可能不要?”
&esp;&esp;连姜成才也糊涂了:“你不是说要到县城去安家吗……”
&esp;&esp;姜爱华笑了:“是谁规定我们只能有一个家?我们不能有很多个家吗?只要我们有钱买地买房子,建好了就是我们的家呀,我们可以这个家住几个月,那个家住几个月,热了回村里住,冷了去城里住,丽华跟爱华读书的时候在城里住,放假了回村里住,这样不好吗?”
&esp;&esp;姜成才跟罗家珍晕乎乎的,这就是穷人家的思维盲区了,根本没想过除了老家,还可以在别的地方有房子。
&esp;&esp;姜爱华道:“在我们梨花镇,大家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菜种多一点,鸡鸭鹅养多一点就卖不出去,但你们想想宁安县的人流,这么多人,还怕东西卖不出去吗?如果我们能在那边做生意,不比在老家强?”
&esp;&esp;姜成才又惊又喜:“我们能在那边做生意吗?”
&esp;&esp;姜爱华道:“我是有这个念头,但是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这不是要跟你们商量吗?我说过了,咱家的大事,都要很民主地投票决定,三票以上同意了才能办,两票以上的反对就不能办。”
&esp;&esp;罗家珍彻底放下悬着一半的心,她还以为姜爱华说走就走呢,原来还没有那么快,还留给他们反应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