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123节(2 / 2)

导。否则像南朝那样,大多满足上层人士的声色之娱,艳丽浮夸。

&esp;&esp;历史上贺知章的诗歌大多流失,流传到后世的诗只有二十来首,事实上李瑄知道贺知章的文集记载上千首作品,李瑄有机会拜读。

&esp;&esp;类似的情况还有王维,他的作品也非常丰富,不是后世流传的四百首。

&esp;&esp;再比如杜甫,看似有一千多首诗流传后世,但他四十岁以前的诗,寥寥无几。

&esp;&esp;作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二十多岁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三十来岁写的“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都是千古佳作。怎么可能青年时就留下这几首诗?

&esp;&esp;李白更别说了,他写多少诗,估计自己醉后都忘了。

&esp;&esp;“阿翁老了,身体不如壮年。”

&esp;&esp;贺群伤心地说道,自回到永兴(今杭州萧山)后,他祖父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esp;&esp;“舟车劳顿,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esp;&esp;李瑄向贺群安慰。

&esp;&esp;“阿翁抱病之躯,写下两首诗。老友在长安无人欣赏,在得知将军平定海贼后,让我问候一下。好在将军没离开临海!”

&esp;&esp;贺群起初去临海城,在得知李瑄在乐安县驻扎后,马不停蹄地赶来。

&esp;&esp;他说着,取出一张纸,希望李瑄能对这两首诗有评价,让他告知祖父。

&esp;&esp;李瑄心里已经知晓是哪两首诗了。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

&esp;&esp;其一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更是妇孺皆知。

&esp;&esp;其二“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也是不朽绝句。

&esp;&esp;“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二首朴实无华,情景宛然,如同天籁,当千古流传!”

&esp;&esp;李瑄再次品读一遍,能感同身受,触动心灵,因此对此二首做出评价。

&esp;&esp;贺群将李瑄的评价书于纸上。能得到李瑄这样的评价,阿翁一定高兴。

&esp;&esp;既然贺群大老远来拜会,李瑄不能就在军营招待,那些太显得失礼。

&esp;&esp;翌日,李瑄带着亲卫,还有数百千牛卫甲士在数里外跟随,他与贺群游临海郡,期间还有一些吴地文人士子,被邀请加入。

&esp;&esp;他们去过繁华地带临海城,以及周边景观,看过李瑄心中江南水乡。

&esp;&esp;富庶之地,烟雨江南,确实别有一番韵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