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宋国公府前,填塞街陌,拜年者如云而来,连公主亲王,都要往宋国公府送一份礼,表达祝贺。
&esp;&esp;李适之享尽天伦之乐,唯一遗憾的,就是日夜期盼的七郎未能归来。
&esp;&esp;今年连信件也未寄回来。
&esp;&esp;他不过问政事,只是知道七郎大破回纥后,与吐蕃在九曲交战。
&esp;&esp;好在前不久李瑄将吐蕃大论的首级送往长安,代表李瑄已经完成阶段性的胜利。
&esp;&esp;大唐与吐蕃战斗一百多年,第一次斩下吐蕃宰相,让长安一时震动。
&esp;&esp;王公贵族、士子文人,无不赞叹李瑄的神勇。
&esp;&esp;这样的风头,已经完全盖过王忠嗣,成为大唐的一枝独秀。
&esp;&esp;新年这一天,李瑄的加急奏折,送至长安。
&esp;&esp;顺带着,李瑄托付驿站将家书传递至宋国公府。
&esp;&esp;李适之得知家书后非常惊喜,他在李玉莹和儿子们的围观下拆开观看。
&esp;&esp;李瑄告诉李适之,他已经收复九曲,驱逐吐蕃至青海,不需要再为他担心。
&esp;&esp;他表达“忠孝两难全”,无法回家陪伴父亲。
&esp;&esp;其他的话语都是用最平凡的词语对家人的祝福,希望他们能过个好年。
&esp;&esp;在李瑄在大事未成的之前,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破绽。
&esp;&esp;包括对李适之的家书,除了对父亲和家人的思念,寄几首诗,然后就是表达为国为君的念想。
&esp;&esp;就仿佛澧兰沅芷,美人香草一般。
&esp;&esp;李适之一直以为李瑄对圣人忠心耿耿!
&esp;&esp;以后,如果有人陷害他谋反,这些信件何尝不是证据呢?
&esp;&esp;因为能对付李瑄的,唯有谋反一罪。
&esp;&esp;最后,李瑄还将《塞下曲·七绝》寄给李适之。
&esp;&esp;李适之看后赞不绝口,再迎接亲朋好友的时候,满面笑颜……
&esp;&esp;第190章 授上柱国,封楚国公,兼河西、陇右采访大使
&esp;&esp;兴庆宫,花萼相辉楼。
&esp;&esp;李隆基刚定下后天举行新年大宴。
&esp;&esp;以往的新年,李隆基会和其他的嫔妃们和儿子女儿,在大宴前举行家宴。
&esp;&esp;现在则是只宴请公主、驸马、皇子、王妃、太子、太子妃和皇孙们。
&esp;&esp;嫔妃只有杨玉环一人。
&esp;&esp;除此之外,杨家姐妹一起在新年玩乐,堂而皇之参加李隆基的家宴。
&esp;&esp;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