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平时在大典礼的时候,只有太子才能登上高台,与李隆基一起。
&esp;&esp;十几个呼吸时间,李瑄到达殿前台上,望着下方的文武百官,一语不发。
&esp;&esp;文武百官在不自觉中,心跳加快。
&esp;&esp;今日以后,朝纲混乱,谁还能在高位,就是李瑄一句话的事情。
&esp;&esp;唯有那些与李瑄有渊源,信奉李瑄的大臣,心潮澎湃。
&esp;&esp;“铛铛铛……”
&esp;&esp;辰时已到,左右延明门前的钟声敲响。
&esp;&esp;那催人心的钟声,使文武百官心中更压抑。
&esp;&esp;“陛下至……”
&esp;&esp;监礼官大喊一声。
&esp;&esp;李隆基已经到从太极殿后的朱明门,步入太极殿中。
&esp;&esp;好几年没来过这里,他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太极殿,满殿辉煌,似有霞光万道,彰显着大唐盛世的荣耀。
&esp;&esp;依稀之间,李隆基梦回三十年前,他在这太极殿中朝会,百官俯首,恭敬聆听。
&esp;&esp;那是值得追忆和痴迷的时刻。
&esp;&esp;随着监礼官的喊声,李隆基被惊醒,他在女官的拱卫下,在宦官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出殿,来到殿外的高台上。
&esp;&esp;那台下数以千计的大臣、宦官、宫女、禁军,但他已经无法感受到自己威严。
&esp;&esp;特别是李瑄竟然和他一同出现在高台之上。
&esp;&esp;“拜见陛下……”
&esp;&esp;李瑄向李隆基拱手一拜后,文武百官一齐拜道。
&esp;&esp;“众卿平身!”
&esp;&esp;李隆基恢复一点威势,示意文武百官免礼。
&esp;&esp;“谢陛下!”
&esp;&esp;“今行大典,为封王拜相之典礼,安禄山叛乱,神州动荡,当提拔能臣,光复山河……”
&esp;&esp;李隆基不带任何感情地说出此次大典的寓意。
&esp;&esp;这不是他想说的话。
&esp;&esp;但事情已经到达这种地步,他如果不按照李瑄的要求去做,一定会让李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