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865节(1 / 2)

&esp;&esp;“立法考成,一目了然!”

&esp;&esp;“从乾元二载正月开始,考成法实施,朝廷为诸级官吏拟定任务,以考核为准。以能力决定官吏的升迁,而非论资排辈,更非祖上门荫。”

&esp;&esp;“依旧由政事堂宰相主持考成事宜。”

&esp;&esp;在文武大臣有心理准备后,李瑄正式颁布考成法。

&esp;&esp;之前李瑄拜相之时,考成法被文武大臣反对的原因之一,就是打击了门荫入仕的权贵子弟。

&esp;&esp;没有经历科举,直接当官的官吏,在大唐占据非常大一部分,他们的水平无法经得起考验。

&esp;&esp;一个饭桶庸才,本一无是处,却因门荫入仕,而成为县令。

&esp;&esp;其没有政治理想,很容易沉迷于享乐之中,与地方豪强勾结在一起。

&esp;&esp;那其所在地的百姓,一定会要倒霉。

&esp;&esp;自古以来,一个县的县令就像是土皇帝一样。

&esp;&esp;国家有监察御史,但天下一千多个县,监察御史跑断腿也跑不了几个地方。

&esp;&esp;再加上郡太守不作为,一个县令会成为地方最大的豪强,没有人能遏制。

&esp;&esp;在这种情况下,李瑄开创锦衣卫,深入乡里。

&esp;&esp;直接在县令的头上架起一柄刀。

&esp;&esp;锦衣卫还可以在暗中监察,制约县令在县中无法无天的权力。

&esp;&esp;当然,这种情况下,不少官吏会消极摆烂。

&esp;&esp;有一部分人当官是为政治理想,人生抱负。还有一部分人有自知之明,他们为官只为享乐富贵。

&esp;&esp;考成法在鞭策官吏的同时,还要将这些不作为的官吏揪出来。

&esp;&esp;这就是李瑄所说的“立法考成,一目了然”。

&esp;&esp;是骡子是马,出来溜溜。

&esp;&esp;李瑄以五宰相制度,相互制衡。也是防止一些官吏私下报复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官吏,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达郡县。

&esp;&esp;“臣等遵旨!”

&esp;&esp;李岘、裴遵庆、刘晏、卢奂、杨绾五名宰相领命。

&esp;&esp;百官只能应和。

&esp;&esp;考成的概念已经出现八年,当时文武百官是极为抗拒的。

&esp;&esp;李瑄也因此直接罢相。

&esp;&esp;随着时间流逝,李瑄一步步登上巅峰。

&esp;&esp;又任命诸多能吏充斥朝堂,他们对考成有自信。

&esp;&esp;其余官吏,也不得不去接受这种事实。

&esp;&esp;以前李瑄的策令,总会有老臣和他辩经,现在大臣们只是提出疑惑,分析利弊,然后执行。

&esp;&esp;摊丁入亩和考成法敲定后,朝会暂时落幕。

&esp;&esp;李瑄又召宰相到政事堂,研究此两条策令的细节。

&esp;&esp;在策令开始的时候,除了宰相,一定要任命其他一些能干之吏,在地方上检验成效。

&esp;&esp;“昨天,朕又看到一道奏折,是上上户,被隐瞒为下下户的奏折。类似的事情,已屡见不鲜。”

&esp;&esp;李瑄谈论完摊丁入亩和考成法后,又谈论起此事。

&esp;&esp;凡天下户籍,量其资产,分为九等。

&esp;&esp;上上等为最高等级的户口,其钱财累计亿万都有可能。

&esp;&esp;这些往往指的不是商人,而是地主大族。

&esp;&esp;下下等,则是最低级的户籍,大多为租种地主的佃农,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来形容毫不为过。

&esp;&esp;“地方大族豪强以此偷税漏税,为最常见的手段。有此情况,说明此一等户与地方官吏有勾结。可直接派人审查其地方官吏。”

&esp;&esp;刘晏向李瑄回答道。

&esp;&esp;假报户口,是官吏与豪强勾结的最直接证据。

&esp;&esp;只要朝廷查实,闭着眼睛可以抓人。

&esp;&esp;“陛下,从一些郡县的人口,以及税收情况,大概可以判断一个地方是否需要彻查。另外就是一旦隐瞒户籍等级的事情出现,绝对不会是个例。就如江南西道,江南东道等道一样,明明非常富庶,按照律法制度,又无法收上税,天宝末年,杨国忠多次派官吏去江南收税,又多是糊涂账。”

&esp;&esp;卢奂向李瑄分析税收的情势。

&esp;&esp;江南、岭南等地赋税收不上来。

&esp;&esp;这当然不是豪强大族明着跟朝廷对着干,拒不交税。

&esp;&esp;以李隆基的性格,谁敢这么搞,直接派兵剿灭。

&esp;&esp;豪强大族再强,也强不过国家。因为他们不是一个整体。

&esp;&esp;只是这些豪强大族用阴柔手段,欺上瞒下。

&esp;&esp;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决心,不论怎么察,都是一笔糊涂账。

&esp;&esp;江南官吏的手段,又是送黄金,又是送美女。

&esp;&esp;朝廷的御史到达后,没有几个能两袖清风走出。

&esp;&esp;即便有御史“留名青史”,在某郡某县,查到一两家豪强大族的罪行又怎样?

&esp;&esp;一个御史的精力也仅此而已。

&esp;&esp;等御史走后,他们又打开门户,作威作福。

&esp;&esp;卢奂在地方多年,对此经验十足。

&esp;&esp;“朕对卢卿所言,深表忧虑。先不提有多少豪强大族玩弄手段,诸卿可清楚豪强大族控制有多少农奴?”

&esp;&esp;李瑄点了点头,又对诸宰相问。

&esp;&esp;农奴没有户籍,在皇权不下乡的时代,轻松隐于豪强门下。

&esp;&esp;只要打点好上面,就可高枕无忧。

&esp;&esp;摊丁入亩的福利,是与农奴无缘的。

&esp;&esp;那些还有户籍的佃农,也不可能获利。

&esp;&esp;除贱为良势在必行。

&esp;&esp;“数量不可估计,特别是安禄山叛军占领洛阳后,使一些豪强大族看到机会。”

&esp;&esp;“现户部虽还未彻查天下户口,但从赋税报告上,得知天下户口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天宝后期。”

&esp;&esp;“何止百万户!”

&esp;&esp;“臣估计农奴人数,超过千万。”

&esp;&esp;李瑄任命的宰相都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