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893节(1 / 2)

&esp;&esp;等室韦、黑水靺鞨援军到来以后,再开始反击。

&esp;&esp;至九月中旬,李光弼让仆固怀恩率领五千铁骑,渡过涑沫江(今松花江),进入中京显德府境内。

&esp;&esp;并对位城进行围射,然后不知所踪。

&esp;&esp;大祚荣以为唐军要突袭上京,更加惊惧。

&esp;&esp;他调遣怀远府、东平府、安边府、率滨府等靠近黑水靺鞨、靠近海滨的兵马,支援上京。

&esp;&esp;渤海已经在做上京保卫战的准备。

&esp;&esp;整个渤海上下,人心惶惶。

&esp;&esp;唐军也有时间与渤海进行耗。

&esp;&esp;此行,唐军士卒皆携带过冬的棉衣,以及大量牛肉干作为备用粮。

&esp;&esp;同时,柳城郡、平卢郡、契丹、奚的牧场一共赶了十万头牲畜,并驮运一些粮食作用后勤。

&esp;&esp;唐军出兵不多不少,没有使粮草辎重作为拖累。

&esp;&esp;……

&esp;&esp;室韦首领莫贺咄在收到大钦茂的求援信后,立刻调兵遣将,支援渤海国。

&esp;&esp;室韦自唐建立以来,一直桀骜不驯。直到开元后期,还被刘正臣斩杀了首领。

&esp;&esp;安禄山叛乱,室韦自然是当仁不让。

&esp;&esp;越是往北,生存空间越小。

&esp;&esp;更何况室韦还学渤海国一样种植粮食,他们不能轻易舍弃赖以生存的土地。

&esp;&esp;所以必然要进行一搏。

&esp;&esp;他们料定唐军攻城会有所疲倦,听从大钦茂的建议,与黑水靺鞨一前一后地夹击大唐。

&esp;&esp;渤海国兵马从中策应!

&esp;&esp;是以,他们气势汹汹,携一万五千骑兵,到达涑沫江。

&esp;&esp;将携带的羊皮筏、牛皮筏全部放在涑沫江中。

&esp;&esp;人和马一起,一点点向江西摆渡。

&esp;&esp;只要渡过涑沫江,他们将可以绕到扶余府后方。

&esp;&esp;他们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涑沫江对面的唐军探子监视。

&esp;&esp;当室韦骑兵要渡过涑沫江的时候,唐军探马将此消息告诉三十里外的郭子仪。

&esp;&esp;“都督,半渡而击,正是时机。”

&esp;&esp;郭子仪麾下大将浑释之向郭子仪说道。

&esp;&esp;浑释之是浑瑊的父亲。

&esp;&esp;现在浑瑊为一军都督,而浑释之只是副都督。

&esp;&esp;不过在大唐,父超过子的事情时有发生,最经典的一对父子就是李适之和李瑄。

&esp;&esp;李适之都是宰相了,还被李瑄超过。

&esp;&esp;所以浑释之以自己的儿子浑瑊为豪。

&esp;&esp;“现还不是最佳时机。待室韦大部分过河,再进行攻击。他们逃得越少,对我们平定室韦就越有利。”

&esp;&esp;郭子仪老成稳重,能耐得住性子。

&esp;&esp;他让兵卒隐藏好,以免被室韦探马发现他们的踪迹。

&esp;&esp;士兵也养精蓄锐,磨刀霍霍,准备上阵杀敌。

&esp;&esp;一天时间转瞬过去。

&esp;&esp;郭子仪再次得到消息,大部分室韦士卒已经渡过涑沫江。

&esp;&esp;此时正是中午,郭子仪下令唐军骑兵开始冲击。

&esp;&esp;年迈的郭子仪已不能如年轻一样上阵杀敌。

&esp;&esp;他主要坐镇指挥。

&esp;&esp;太原都督府共有三万骑兵,郭子仪此行共率领两万五千。

&esp;&esp;其中太原最精锐的天兵军有一千甲骑具装。

&esp;&esp;在郭子仪的命令下,全部武装,由大将宁景瑞统帅。

&esp;&esp;三千铁骑由大将张昕统帅,跟随在甲骑具装后面。

&esp;&esp;轻骑分为两队,一队由浑释之统帅,一队由唐朝臣统帅。

&esp;&esp;最后一队士卒负责打击漏网之鱼。

&esp;&esp;“轰隆隆!”

&esp;&esp;一番调度后,大军出击,旌旗猎猎,马蹄声震天动地,势必要将室韦碾压粉碎。

&esp;&esp;涑沫江西。

&esp;&esp;室韦首领莫贺咄带着亲卫渡过涑沫江。

&esp;&esp;他向探马将领询问:“渤海的扶余府战况如何?”

&esp;&esp;“回酋长,遇到许多唐军探马,还不能深入探测。”

&esp;&esp;探马将领回答道。

&esp;&esp;“要尽快与上京取得联系,中京也要探查。唐军骁悍,我等唯有出其不意,才能以最小的损失获得胜利。”

&esp;&esp;莫贺咄向探马吩咐。

&esp;&esp;当前没有太好的办法,若非迫不得已,他绝不会让元气大伤的室韦兵马来支援渤海国。

&esp;&esp;室韦与渤海是竞争关系,现只能抱团取暖。

&esp;&esp;第427章 涑沫江之战大胜,渤海大将投诚

&esp;&esp;室韦、黑水靺鞨、渤海,三部明白李瑄的目的后,缔结同盟。

&esp;&esp;不论渤海国、室韦谁遭受攻击,其他两国都得支援。

&esp;&esp;渤海国也联系过新罗王金宪英,向他诉说唇亡齿寒的道理,但现如今金宪英正在推崇汉化,使国家充斥唐风。

&esp;&esp;之前大唐帮助新罗灭亡高句丽和百济,使新罗对大唐忠心耿耿。

&esp;&esp;金宪英认为是大钦茂不知死活参加扰乱,和他们新罗没关系。

&esp;&esp;这次李瑄登基,金宪英让上大等亲自携重礼到长安拜见天可汗。

&esp;&esp;至于东北的其他部落,要么已经投靠大唐,要么依靠回纥。

&esp;&esp;要么在苦寒之地,“无忧无虑”地活着。

&esp;&esp;在早有的计划中,室韦没有过多余的选择。

&esp;&esp;至扶余府北方,过涑沫江后,等于占据位置。

&esp;&esp;只要掌握唐军的动向,和渤海国内的情况,他们就可以进行战术制定。

&esp;&esp;只是他们没想到,唐军在渤海国内围而不攻,封锁道路,等着他们上钩。

&esp;&esp;他们的一举一动,皆在唐军的监视之中。

&esp;&esp;轰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并显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