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几日后,李晟收到李瑄的诏令。
&esp;&esp;至尊将率领兵马,亲至郁督军山。
&esp;&esp;李瑄也得知单于城被大唐取得。
&esp;&esp;葛逻禄人和薛延陀人的投靠,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esp;&esp;不过这应了李瑄之前所说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esp;&esp;即便移地健和莫贺达干不突袭白亭海,大唐也有其他手段,战胜回纥。
&esp;&esp;只是会浪费更多资源。
&esp;&esp;七月上旬。
&esp;&esp;在其他地方还很闷热的时候,李瑄率领天策卫、敦煌骑兵到达郁督军山单于城。
&esp;&esp;建立在山脚、临近嗢昆水的单于城此刻分外凉爽。
&esp;&esp;李晟,左厢葛逻禄酋长、薛延陀酋长,以及一些回纥贵族,带麾下在单于城外迎接天可汗驾临。
&esp;&esp;“拜见天可汗!”
&esp;&esp;“拜见至尊!”
&esp;&esp;呼声震天动地。
&esp;&esp;这一刻,李瑄是君临草原的天可汗。
&esp;&esp;他背靠胡人的圣山郁督军山,接受胡部的拜见。
&esp;&esp;“古往今来,征伐到此的将军有不少。然到达这里的皇帝,也唯有我了。”
&esp;&esp;李瑄笑着对李泌说道。
&esp;&esp;草原梦,终于可在这一刻实现。
&esp;&esp;历代胡人视郁督军山为圣山。
&esp;&esp;就是因为在这个时代,郁督军山附近,东北方位,以嗢昆水、仙娥水、独乐河、娑陵水为主的方圆千里,也就是后世的色楞格河流域,为这个时代最好的牧场,这里水草丰茂,是草原胡人的“兵家必争之地”。
&esp;&esp;“至尊去过的地方,历代皇帝基本都未踏足。”
&esp;&esp;李泌不明白李瑄对草原的执着。
&esp;&esp;李瑄去过柏海,去过波斯。
&esp;&esp;但拿下草原,才是农耕与游牧合为一体。
&esp;&esp;国家才可以安心地进行下一步的变革。
&esp;&esp;这是华夏的心腹大患。大食的威胁,远远比不上……
&esp;&esp;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护府,草原都护府
&esp;&esp;“西域、雪域、草原、渤海、鲸海……这些大都护府,将大唐拱卫。中原全力发展工商,以这些地方的畜牧、皮毛、黄金、白银反哺大唐,待中原工商发展起来,再开始开发大都护府。于我来说,必然要巡视中原、江南,这远超于一场征战……”
&esp;&esp;李瑄向李泌说道。
&esp;&esp;李岘、李泌,是李瑄的左膀右臂,但他们始终有局限性。
&esp;&esp;李瑄需要为他们搭建舞台,给他们纵横捭阖的机会。
&esp;&esp;受制于道路、运输,大唐不可能大规模开发大都护府境内的铁矿、铜矿等。
&esp;&esp;只有金银这样贵金属,能运送到长安。
&esp;&esp;信用体系已经在建立,工商有起色以后,发行金币、银币为势在必行。
&esp;&esp;大量的国有工厂建立,牢牢控制货币权。
&esp;&esp;届时天下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esp;&esp;现如今,李瑄最关心的就是内部的治理。
&esp;&esp;都城在长安,而江南地区越来越富裕。
&esp;&esp;所以李瑄要用一次南巡,鼓励变革之风,震慑想“安乐无为”的官吏。
&esp;&esp;在历史的岔口,不能有任何懈怠。
&esp;&esp;“臣一定会全力辅佐至尊,开创千古盛世,实现大道为公。”
&esp;&esp;李泌对李瑄的话有感触。
&esp;&esp;曾经,他看不懂李瑄的执政策略。
&esp;&esp;前所未有的改革,披荆斩棘。
&esp;&esp;李瑄对历史的理念,有独特的见解。
&esp;&esp;在范阳时,《大唐月报》李泌每一期都看。
&esp;&esp;他记得其中一期,李瑄的文章中指出华夏一直在循环,似乎人们认为王朝更迭、士农工商,是为规律。
&esp;&esp;农耕,只是为吃饱饭而努力。
&esp;&esp;工商繁荣,则是为欲望而奔波。
&esp;&esp;当人们不再考虑吃饱穿暖,甚至天天都有鸡蛋肉类,去追求更好生活品质的时候,才是盛世来临。
&esp;&esp;农耕,永远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esp;&esp;贯彻农耕,别说控制波斯王国。即便是大唐现在的都护府,也迟早会失去。
&esp;&esp;因为都护府会拖累国家。
&esp;&esp;比如天宝年间的安西都护府,在李瑄任安西大都护前,安西年年要朝廷大量绢钱,在漫漫黄沙中,运输绢钱的车马不绝于路。
&esp;&esp;而平民百姓因为安西都护府得到什么?
&esp;&esp;什么都没有。
&esp;&esp;那一次次河西转运,转运的是西域的奇珍异宝,他们进入兴庆宫、大明宫,搏取皇帝一笑。
&esp;&esp;皇帝大手一挥,再将这些奇珍异宝赏赐给贵族。
&esp;&esp;这些奇珍异宝少有当货币流传于民间。
&esp;&esp;如果硬要说有。
&esp;&esp;那就是一封封冰冷的“死亡通知书”。
&esp;&esp;李瑄建立大都护府,不是让大都护府成为大唐的负担。
&esp;&esp;第一步是用这些地方的黄金白银,反哺中原。
&esp;&esp;然后将中原的绢钱粮食、商品等转运大都护府。
&esp;&esp;待时机成熟,便开始在这些地方勘探煤铁等矿产资源。
&esp;&esp;李泌坚信李瑄是带领华夏跳出王朝更迭的人。
&esp;&esp;在这个时代,李瑄的策令一一应验。
&esp;&esp;没有人比李瑄更有哲理。
&esp;&esp;没有人比李瑄更全才。
&esp;&esp;李隆基的圣人之名,更应该冠在李瑄身上。
&esp;&esp;即便李泌信奉道教,一度追求长生不死。他也在李瑄身上看到一种排除万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esp;&esp;李瑄曾说过“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esp;&esp;李泌笃信此言。认为在各方各面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