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可以换位思考。
&esp;&esp;秦王拿起他已经写好的一卷看,这是劣势中的其一,说的是分封制对君王统治的危害。又拿起一卷,这是其二,说的是对贵族的危害。
&esp;&esp;之后还有站在工商之民、庶民、闾左等社会各个行业各个身份地位上的思考,绞尽脑汁地总结出了这些年他们因列国纷乱而受到的倾轧。
&esp;&esp;每一个部分,都不止论述战争危害。还有农桑、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譬如文字语言不通导致的难以交流。
&esp;&esp;秦王越看眼神越晦涩。
&esp;&esp;他原以为阿苏能说出几条言辞凿凿的劣势就已经很不错了,未成想,小孩能总结出这么多涵盖方方面面的东西来。
&esp;&esp;而起因,只是小孩想努力给自己一拍脑袋提出的建议打补丁。
&esp;&esp;可见小孩子这种生物,在找借口方面,总是天赋异禀的。尤其他家太子,每每干坏事都要找借口为自己辩解,许是已经锻炼出来了。
&esp;&esp;秦渠梁看着视频空白处特意用字幕打出的策论全文,看得如痴如醉。
&esp;&esp;东周列国常年受分封制害处的影响,分封制有多少问题,其实他们这些当事人感受是最清楚的。
&esp;&esp;尤其是上位者,因为他们会接触到方方面面的奏章,国内大小事都会过他们的眼。所以相比起庶民只是觉得战争无情、来往不畅之外,国君反而知道更多细节。
&esp;&esp;秦渠梁还好,因为他在位时大秦没怎么东出倾吞天下。后头的惠文王、昭襄王确实感触最深的。
&esp;&esp;毕竟他们老是从各国抢地盘,然后发现抢地盘有什么难的?难的是抢来的地盘没办法治理。
&esp;&esp;城里的人你跟他说话他都听不懂,而且他们很不适应大秦的律法。打仗都没这么费劲,治理去了半条命。
&esp;&esp;弄到最后,这两位君王干脆搞了个骚操作——不治理了!
&esp;&esp;将军把城池抢下来,然后秦王命人将城里的别国之人全部扭送回给他们故国。再把秦国的罪犯赦免,迁到空城里定居。
&esp;&esp;这样一来,不用治理别国之民,还把城给霸占住了,一举两得啊家人们!
&esp;&esp;秦王政后来看着这段记载气得头疼。
&esp;&esp;总之扶苏的这番论述简直写到大家心坎里去了,这么多国家真的很麻烦,给他们的治理增加了不知道多少难度。
&esp;&esp;惠文王连连夸赞:
&esp;&esp;“好好好,写得太好了!”
&esp;&esp;太子亲爹秦王政见猎心喜,也没等儿子写完,就命人去把李斯蒙毅叫来,一起观赏太子的新作。
&esp;&esp;小太子写完了分封制的弊端,开始论述应该用什么取代分封了。
&esp;&esp;关于这一点,其实有现成的答案。
&esp;&esp;大秦自秦穆公起就开始施行郡县制,用了好几百年了,没出过问题。所以还用犹豫吗?肯定选郡县。
&esp;&esp;但小太子并没有上来就说郡县有多么多么好,因为扶苏崽崽鸡贼地猜到了,有些臣子会拿“自古以来”说事。
&esp;&esp;小太子得意地哼了一声,边写边和阿父说起这件事:
&esp;&esp;「他们肯定会说分封用了这么多年,不可以轻易变动。随便提出一个新制度,万一只是短时间用才没暴露出大弊病,说不定用久了发现还不如分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