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要不是君上没发话,他们就要带兵打过去了。
&esp;&esp;秦政看着这群人,只问了一句:
&esp;&esp;“你们打得过对面吗?”
&esp;&esp;群臣就蔫下去了。
&esp;&esp;老秦人还从没感受过这等憋屈,他们是头一次在军事实力上被人吊打。
&esp;&esp;太子殿下竟然还笑得出来:
&esp;&esp;“憋屈是吗?那就记住你们现在的不甘,不要忘了如今君上遭遇到的屈辱,牢记军队战力的重要性。”
&esp;&esp;大一统王朝最怕的便是安定久了,就开始懈怠军事。
&esp;&esp;扶苏通读过了从华国那边拿到的史书记载,他发现汉朝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强盛的军事实力,很大原因是匈奴一直虎视眈眈。
&esp;&esp;哪怕到汉末,看似胡人都被打服了。但实际上一有机会还是会跳反,一直在给汉朝制造压力。
&esp;&esp;到了唐朝就不同了,民族大融合确实风光无限。四夷无法给李隆基造成太大的压力后,这个人堕落得比谁都快。
&esp;&esp;汉朝四百年没出过这么敢高枕无忧的皇帝,唐朝分明在李隆基登基之前还饱受反叛的戎狄骚扰,李隆基就敢放松警惕。
&esp;&esp;虽说军队上头没有懈怠练兵,可光军队不懈怠没用,统治者懈怠了比军队懈怠了还要灾难。
&esp;&esp;说一个反常识的事情。
&esp;&esp;宋朝的军备开支吊打历朝历代,宋朝最出名的三冗问题里有个冗兵。
&esp;&esp;他们每年拿着大量钱财去养军队,军队人数非常夸张。但是有什么用呢?大部分军队作战实力很差,就是吃空饷的。
&esp;&esp;好不容易出现一些作战强的队伍,又遇到皇帝和高官拉跨。有时候是皇帝想打官员拖后腿,有时候是皇帝和官员一起拖后腿。
&esp;&esp;扶苏冷冷地审视着下方众人:
&esp;&esp;“诸卿想来也不愿意重蹈两宋覆辙吧?”
&esp;&esp;他们大秦很大概率不会削减军队开支,但是就怕官员脑子拎不清,时间长了拿养猪的法子养兵。
&esp;&esp;群臣被骂得不敢抬头。
&esp;&esp;虽然他们还什么都没干,但是太子殿下骂得对。毕竟太子身边还有个更吓人的陛下,陛下盯着他们呢,他们不敢反驳。
&esp;&esp;唉,日子真难过,陛下什么时候能恢复温柔本性?
&esp;&esp;结束和华国的合作后,大秦进入了一段平稳发展期。自家人才的培养在慢慢进行,往外蚕食的步伐也在逐步推进。
&esp;&esp;扶苏把绝大多数的许愿机会都用到了复活先王和将军身上,接下来的几年里陆陆续续又召唤出了一些人。
&esp;&esp;外界不是一个强国都没有的,至少像欧洲的罗马共和国、马其顿王国、中东地区的塞琉古王朝、印度的孔雀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北非的迦太基这些都还存在着。
&esp;&esp;除此之外,还有雅利安人的游牧部落占领了亚洲中西部地区。作为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他们战斗力强悍,并不好对付。
&esp;&esp;秦国能用的士兵还是太少了。
&esp;&esp;不过,大秦可以整合现成的戎狄。
&esp;&esp;外界的游牧民族固然厉害,华夏本土的也不赖。只要能确保掌控住这几支利刃,配合大秦自己的精兵强将,占领那些地区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esp;&esp;桥松翻着异界的史书:
&esp;&esp;“蒙古能打到地中海,大秦自然也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