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叔孙通阻止弟子们将这句话与秦二的华夏论等同。
&esp;&esp;因为史上不少国家都将秦国视为蛮夷。
&esp;&esp;楚国更是直言“我蛮夷也”。
&esp;&esp;秦二若是认可孔子的观念,岂不是将中原之外的百姓都视为蛮夷,甚至包括秦人?
&esp;&esp;就算勉强将秦楚也视为华夏,那百越之地怎么算?
&esp;&esp;最重要的是,秦二论“五圣”并未提及孔圣这种思想。
&esp;&esp;………
&esp;&esp;大秦三征百越之后设南海郡治,赵佗受郡尉委任为龙川县令,既要防范越人反抗,又要安抚当地民众。
&esp;&esp;“郡内的百姓都能看到天幕,郡外的越人却看不到。”
&esp;&esp;赵佗此时还没有分地称王的野心,在知道秦二连灭数国后更是想都不敢想。
&esp;&esp;比始皇帝还好战的君王,他怎么敢去忤逆?
&esp;&esp;——此时的赵佗并不知道他就是天幕上、闽越降秦后需要韩信驻兵威胁的南越王。
&esp;&esp;“这华夏论千万要包含百越之民啊……”
&esp;&esp;赵佗只得如此期盼,毕竟一旦秦二将越人看做蛮夷,那安抚越人的难度将立即拔高。
&esp;&esp;相反,若秦二待越人同为华夏儿女,他治县的难度就将大大降低。
&esp;&esp;免徭役免四赋,越人都将踊跃服役驻守匈奴。
&esp;&esp;【在秦二之前,华夏一词专指中原地区的文化和民族,秦国其实不怎么搭边。】
&esp;&esp;【秦国的地盘是从西戎那里抢来的!】
&esp;&esp;【没错,周天子时期,中原各国将秦国视为夷狄之国;楚国距离中原也比较远,攻打其他小国家的时候更是直接自称蛮夷。】
&esp;&esp;【秦楚难兄难弟,所以联姻也多,明确记载的就有七次。】
&esp;&esp;在项羽疑惑的目光中,项梁默默点头。
&esp;&esp;没错,七国中秦楚两国的境遇最为相似。
&esp;&esp;位处文化洼地的项羽这才知道,原来在中原各国眼里,楚国和秦国都是夷狄?
&esp;&esp;那他以前还想反秦之时要助其他五国复国?
&esp;&esp;现在还助什么助。
&esp;&esp;我蛮夷也!
&esp;&esp;………
&esp;&esp;嬴政沉下脸。
&esp;&esp;若不是“秦二之前”这个词放在最前面,他就该发怒而不只是沉下脸来。
&esp;&esp;他焚烧其他列国史记的重要原因就是秦国被视为夷狄,不利于大秦对天下的治理。
&esp;&esp;结果烧了也没用。
&esp;&esp;后世之人还是知道夷狄之国。
&esp;&esp;现在大秦百姓都知道了。
&esp;&esp;【华夏一词来源于夏朝之前的华夏部落。】
&esp;&esp;【秦二认为夏朝的疆域不及商,商不及周,周不及秦,所以不能以疆域来拟定华夏,否则周天子都得算蛮夷。】
&esp;&esp;【没毛病,夏朝就那么一小块地方,位于渭水流域的周部族压根就不在夏朝的范围内,按疆域算周朝王室妥妥的蛮夷。】
&esp;&esp;华夏一词来源是华夏部落?
&esp;&esp;炎黄两帝或者之后的部落是叫华夏部落吗?
&esp;&esp;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
&esp;&esp;通过星火部收集的史书,嬴云曼知道周朝自称夏,分封的诸侯国称为诸夏或诸华。
&esp;&esp;华夏这词应该、也许、大概来源于周朝才对。
&esp;&esp;——《挟书律》颁布于去年,再往前的年份搜集各国史书并不困难。
&esp;&esp;算了,不管是真历史还是她编的,现在这词的来源就只能是华夏部落。
&esp;&esp;嬴政脸色舒展。
&esp;&esp;周天子都成蛮夷了,那么周天子分封的各国也全是蛮夷。
&esp;&esp;都是蛮夷。
&esp;&esp;………
&esp;&esp;楚国以外,其他各国遗留贵族想反驳都不知道怎么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