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他出言维护母亲:“咱们家年头上能有多少事,不是还有几个姨娘和管事媳妇,况且那本书是荣国府那位夫人送来的,母亲研习,自然有其深意。”
&esp;&esp;林家老爷对嬷嬷的话没反应,听儿子提到荣国府,眼睛里亮了:“当真?”
&esp;&esp;林海拿着美人锤给父亲捶腿,笑道:“父亲莫不是忘了,金陵城的荣国府学风蔚然,就连家中奴仆,都延师习字。”
&esp;&esp;林老爷连连点头:“记得记得,你们刚回来的时候,我就说咱们家也请人来教一教,让下面的人也识得几个字。”
&esp;&esp;林家老嬷嬷见插不上话,林老爷也没给她看座看茶,自己灰溜溜走了。
&esp;&esp;待林如海母亲能从书中抽身出来,已是过去好几日,她将教材后面附带的习做了七七八八,此乃后话。
&esp;&esp;荣国府中年味越来越浓,一年的国孝马上到头,贾代善的三年丧期已满,马上府中上下就可以穿上红衣裳。
&esp;&esp;虽说史苗平日不是那么喜欢红艳艳的东西,但好几年这样素着,姑娘儿子都长大了。
&esp;&esp;贾敏却一点不开心,今日天阴沉沉的,不知是要下雨还是飘雪,老天爷也不干脆点。
&esp;&esp;昏昏暗暗,又潮又湿,白日里都要点着蜡烛照亮,才有几分暖意。
&esp;&esp;贾敏和两个姐姐一起,百无聊赖看池塘中的鱼。
&esp;&esp;连红鲤鱼也冻得不爱动了,只栖在光秃秃的石头下面,偶尔甩一甩尾巴。
&esp;&esp;贾敏哈出一口白气:“唉!等过年去,大姐姐就要进京城了。”
&esp;&esp;“还早呢!”贾媃折断一个小树枝,扔进池塘里,水面泛起一圈涟漪,“大姐姐,婚期在九月里,怎么会过了年就进京?”
&esp;&esp;女方这边孝期满,但男方那边祖母没了,不是等着日子,贾姝原本应该年后就出嫁。
&esp;&esp;贾娴知道四妹妹的心思,也跟着道:“只怕过年去以后,日子就飞快,九月十月又有什么分别。”
&esp;&esp;姐妹们一直在一处,谁又舍得分离。
&esp;&esp;几人又相约往母亲屋里去,正好贾赦和贾政也在。
&esp;&esp;说起来因太子殿下亡故去年延考的院试的事。
&esp;&esp;三四月份有一回,等到秋收也有一回,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另类的‘恩科’了。
&esp;&esp;考一回是考,考两回也是考,史苗的意思是让他们去试试。
&esp;&esp;已经考出习惯的两兄弟都没异义。
&esp;&esp;天色愈发昏沉,暗沉的光线叫人难受,史苗又让人点起好几盏琉璃灯。
&esp;&esp;这种天气,大约会下雪吧!
&esp;&esp;外面脆生生的通传:“太太,林家的节礼到了。”
&esp;&esp;是赖嬷嬷的声音,她中气十足,史苗有点惭愧,赖嬷嬷年岁比原主还大一点呢!
&esp;&esp;贾赦贾政几乎同时开口:“林家?”
&esp;&esp;赖嬷嬷引着人进来拜见。
&esp;&esp;那林家婆子也很爽利:“我们太太得了您的书,废寝忘食看过四五日,又写了四五日,成了稿子,派遣小的快马加鞭送来。”
&esp;&esp;看来节礼是个幌子,林家来送书的。
&esp;&esp;史苗让管事的把林家人安顿好,待那林家婆子磕过头谢恩,才打起精神让贾赦他们打开匣子看看。
&esp;&esp;贾赦看不懂,把稿子捧到母亲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