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分的干好自己份内的活,拿自己该拿的钱就行了。
&esp;&esp;苏慕宁家里后山脚下的房子,很快就起来了,速度嗖嗖的,不是一般的快。她也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院子,盖房子找的都是孔家村里的青壮年。
&esp;&esp;苏慕宁给的钱多,加上管饭净做些好吃的,小伙子们一个个都充满了干劲。
&esp;&esp;虽然说并不是他们所有人的家里,都有人被选中来粉条作坊干活,但是,苏慕宁也在村里放出话了,等到粉条作坊正式开工以后,作坊那边也会收购土豆的,到时候肯定是优先本村人。
&esp;&esp;本村人家里的土豆地瓜都收完了,她才会考虑去收周边村里的。
&esp;&esp;种出来这么多土豆,他们是不愁饿肚子了,但是人的欲望总是会一点点增加的。从前饥一顿饱一顿的时候,就盼着能够顿顿吃饱,现在填饱肚子没有问题了,人又会去想要赚点钱。这也无可厚非,都是人之常情。
&esp;&esp;现在就有些村里的人就会隔三差五的背着背篓、挎着小筐子的上镇上去卖家里的土豆、地瓜。这东西味道不错,虽然卖的人很多,但是还是能卖出一部分的。
&esp;&esp;官府也收了一部分,等着下批继续推广种植。
&esp;&esp;总之,这一波土豆、地瓜的种植还是挺成功的,不仅解决了一部分人的温饱问题,还推动了安县及其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
&esp;&esp;苏慕宁开出的价格也很合理公道,镇上也有一些人会收购,但是基本上都会给压价,老百姓也没有法子,要么就这样贱卖出去,要么就拉回家自己吃。
&esp;&esp;一些缺钱的也只能这样卖掉一些,而这些二道贩子转手就高价倒卖到周边的几个县去。
&esp;&esp;苏慕宁也不打算惯着他们,他们想要赚差价没有毛病,但是也不能这样死命的压老百姓价,她改变不了太多,只能从孔家村开始,尽可能的建立一个合理的价格秩序,争取良币逐劣币。
&esp;&esp;这些小伙们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不少的土豆、地瓜,知道等这边作坊正式开工了,他们家里的那些土豆地瓜也有了好销路,各个都卖力的很。
&esp;&esp;他们的速度甚至超出了苏慕宁的预料,等到他们盖好了去告诉苏慕宁的时候,苏慕宁差点都没有反应过来。
&esp;&esp;直到她本人到了后山脚下,亲眼看到那几间板正的房子,才敢相信。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些年轻的后生,可真不错呀!
&esp;&esp;这场地也都搞好了,苏慕宁就通知第一批工人第二天过来,先学习技术,学会了以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
&esp;&es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