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那天的事情早已传开,大家都知道他受了刺激,所以纵使被拒绝也并没有生气。
&esp;&esp;关系好的担心他的状况,拖店小二去打探,得知没有大碍才稍稍放下心来。
&esp;&esp;关系不好的,对他怀着妒忌心里的,则幸灾乐祸,巴不得他产生自我怀疑,从此一蹶不振。
&esp;&esp;毫不相关的人,则在一旁看热闹。
&esp;&esp;如此不知不觉过了半个月,方孝孺的房间门终于打开。
&esp;&esp;从里面走出了一个形容枯槁的人。
&esp;&esp;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吓了一大跳,怎么将自己折腾成这个样子?
&esp;&esp;关系好的立即上来打招呼,询问状况。
&esp;&esp;方孝孺的感激的道:“谢诸位好友的关心,方某无碍。”
&esp;&esp;众人见他目光沉稳,就知道他想通了,也放下心来。
&esp;&esp;一位名叫严希文的同乡说道:“能走出来就好,科举临近,你好生歇息几天,莫要误了考试。”
&esp;&esp;其他人也纷纷出言安抚。
&esp;&esp;方孝孺却摇头道:“谢大家关心,不过我已经决定,放弃本次科考。”
&esp;&esp;众人震惊不已。
&esp;&esp;严希文试探的道:“你准备参加明年的正科?”
&esp;&esp;方孝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道:“等我何时想通了,再来参加科考。”
&esp;&esp;“啊?”严希文大惊,连忙劝道:“万万不可啊。”
&esp;&esp;“道可以慢慢去寻找,科举关系重大,错过一次就是三年,希直三思啊。”
&esp;&esp;其他人也纷纷劝阻:
&esp;&esp;“以希直的学问,必定榜上有名,如此放弃太可惜了。”
&esp;&esp;“此事不只是关系你一人,而是整个方家,希直莫要任性。”
&esp;&esp;“是啊,希直你万万不可轻言放弃啊。”
&esp;&esp;面对众人的劝阻,方孝孺丝毫不为所动:
&esp;&esp;“我知诸位皆是为我好,然前道受阻,若不参透我笔下无法再出一言。”
&esp;&esp;“勉强参加科举,也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esp;&esp;众人无法,只能先安抚他,让他歇息几日再做决定。
&esp;&esp;方孝孺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决绝,第二天就打包好行礼准备离开。
&esp;&esp;众人见无法劝阻,只能过来为他送行。
&esp;&esp;之前方孝孺名声那么大,现在道心被破狼狈离开,可是一个大新闻。
&esp;&esp;所以不少人过来看热闹。
&esp;&esp;有人惋惜,有人嘲讽,也有人为少了个对手弹冠相庆。
&esp;&esp;听着这些声音,严希文等人都非常气愤,却也无可奈何。
&esp;&esp;反倒是方孝孺自己,表情无一丝变化,就好似这些人说的不是他一般。
&esp;&esp;一行人来到楼下,结完账刚走出客栈,就见迎面走了几个人。
&esp;&esp;当先一人身穿太监服饰,手里还拿着一柄拂尘。
&esp;&esp;此人方孝孺认识,三月份才见过,正是太监总管孙福。
&esp;&esp;其他人虽然不认识,但从这一身装扮也能看出是宫里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esp;&esp;心中则在嘀咕,宫里的人来这里做什么?
&esp;&esp;还公然穿着宫里的服饰,莫非是奉命来这里办事?
&esp;&esp;孙福无视其他人,径直走到方孝孺面前,主动打招呼道:
&esp;&esp;“方先生这是要去哪啊?”
&esp;&esp;方孝孺拱手道:“孙公公,在下准备回乡。”
&esp;&esp;孙福似乎早就知道了什么,并不奇怪,只是笑道:
&esp;&esp;“那可不巧,你恐怕要缓几日在上路了。”
&esp;&esp;方孝孺疑惑的道:“哦,不知公公有何见教?”
&esp;&esp;孙福挺直身子,提高声音道:“传陛下口谕,召方孝孺即刻入宫面圣。”
&esp;&esp;第73章 皇恩浩荡
&esp;&esp;方孝孺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见自己,不过他也并没有想太多。
&esp;&esp;不论皇帝是出于什么目的,自己只要依照本心回答就可以了。
&esp;&esp;想那么多有的没的,只是徒增烦恼。
&esp;&esp;一路进入皇宫,在谨身殿见到了朱元璋。
&esp;&esp;“草民参见陛下。”
&esp;&esp;“免礼。”
&esp;&esp;朱元璋见他憔悴的样子,心中就是一阵开心。
&esp;&esp;这都是咱乖孙的功劳啊,一番话差点把自信的方孝孺给说出心魔来。
&esp;&esp;“听说你要弃考还乡?”
&esp;&esp;方孝孺愣了一下,没想到皇帝竟然还关注着自己,心中不由的感动。
&esp;&esp;陛下这是以国士待我,我唯有以国士报之。
&esp;&esp;“是,草民学问不精,欲回乡苦读,待有所成再为陛下效力。”
&esp;&esp;朱元璋笑道:“就为了那一场辩论?”
&esp;&esp;方孝孺羞愧的道:“草民无能,让陛下失望了。”
&esp;&esp;朱元璋心中那叫一个得意:“在应天府一样可以寻找心中的道,何需还乡。”
&esp;&esp;“朝廷正好要编写《华夏简史》,你就去翰林院当个修撰,也参与进来吧。”
&esp;&esp;方孝孺也听说过《华夏简史》,虽然不甚了解具体要写什么,却也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esp;&esp;自然也知道,参与此事有助于自己更详细的了解历史,也能帮助自己梳理历史知识。
&esp;&esp;从而帮助完善自己的道。
&esp;&esp;皇帝竟然连这都想到了,真是皇恩浩荡啊。
&esp;&esp;“谢陛下恩典,臣唯有以死相报。”
&esp;&esp;“去吧,别让咱失望。”
&esp;&esp;“臣告退。”
&esp;&esp;从大殿出来,方孝孺抬头望着碧蓝的天空,心中无比的畅快。
&esp;&esp;心中的郁郁之气也消散一空,有一种想要扬天长啸的冲动。
&esp;&esp;还好他保持着理智,在这里大呼小叫那是嫌命长了。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