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4节(1 / 2)

&esp;&esp;至于目的,一是为了隐藏真正目的,二是保持人设。

&esp;&esp;杀大户需要一个理由,总不能直接说你搞土地兼并,所以我杀你吧?

&esp;&esp;哪怕是汉朝,也会找个修皇陵的理由迁徙地方大户呢。

&esp;&esp;朱元璋也同样需要一个理由。

&esp;&esp;那就是赵瑁案。

&esp;&esp;你们这些地方大户和官吏勾结,证据确凿,当杀。

&esp;&esp;如此一来,天下人最多也就是抱怨皇帝杀心过重,不会有别的想法。

&esp;&esp;至于保持人设……主要是想保住马皇后和朱标的人设。

&esp;&esp;老朱本来就是杀伐果断的性子,人设就摆在这里的。

&esp;&esp;杀再多人,大家都习以为常。

&esp;&esp;马皇后的人设是什么?

&esp;&esp;仁慈啊,百官最后的庇护者。

&esp;&esp;但不会真的有人以为,她是个圣母吧?

&esp;&esp;她确实有仁慈的一面,不喜欢过于苛责人。

&esp;&esp;但能辅佐老朱夺得天下,必然也是杀伐果断的主。

&esp;&esp;在大局面前,她自然知道该做什么。

&esp;&esp;朱标的人设呢?

&esp;&esp;仁厚之君。

&esp;&esp;但这个仁厚只是相对于老朱来说的。

&esp;&esp;如果只是单纯的仁厚,又岂能降服那群骄兵悍将,又岂能让兄弟信服?

&esp;&esp;他的能力和手腕也非常强。

&esp;&esp;只不过他不喜欢搞扩大化,那样不利于国家建设。

&esp;&esp;且做事也比较讲究,会给大家都留一个体面。

&esp;&esp;开国功勋犯罪了,朱元璋会将人下诏狱,狠狠拷打折磨,连最后一点脸面都不给人留。

&esp;&esp;朱标则不然,他觉得这些人毕竟为大明立过功。

&esp;&esp;杀就杀了,应该给人留个体面。

&esp;&esp;这有点像西汉初年的君臣关系。

&esp;&esp;西汉初期,功勋和三公九卿犯罪被抓进监狱,如果皇帝认为他必须死,就私下送一封信。

&esp;&esp;不论信里写的是什么,在见到信之后,那个功勋就会自杀。

&esp;&esp;然后皇帝就会下旨,讲一下他的功劳,说一下他的过错,让他按照诸侯之礼下葬。

&esp;&esp;事情就体面的解决了。

&esp;&esp;朱标应该是很喜欢这样的君臣默契,他的仁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esp;&esp;朱元璋大开杀戒,如果马皇后和朱标不闻不问,就属于人设崩塌。

&esp;&esp;现在马皇后确实劝说了,也保下了一些罪责较轻的官员。

&esp;&esp;然后被皇帝禁足了。

&esp;&esp;即便在禁足期间,她依然在劝说皇帝。

&esp;&esp;人设保住了。

&esp;&esp;朱标在忙别的事情,人设也保住了。

&esp;&esp;但朱元璋依然再杀。

&esp;&esp;该死的人一个没逃掉,隐患也解决了。

&esp;&esp;如果猜测是真的,那这一家三口的心眼可就太多了。

&esp;&esp;合起伙演戏,将天下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

&esp;&esp;当然,这个猜测过于阴谋论了,也将马皇后想的太虚伪了。

&esp;&esp;陈景恪至少能肯定一点,马皇后确实不喜杀戮,她劝朱元璋少杀人也是出自本心。

&esp;&esp;具体到这件事情上,估计她也是无奈。

&esp;&esp;地方大户趁官吏空缺,攫取地方权力,这是事实。

&esp;&esp;她确实想保住这些人,可当前弊病除了将这些大户扫荡一遍,别无他法。

&esp;&esp;所以她也只能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esp;&esp;至于朱元璋,估计是真的谋定后动。

&esp;&esp;将所有事情都串联起来,他不停的掀桌子,杀掉大量官吏。

&esp;&esp;缺少足够的后辈官吏填补空缺,于是重启科举。

&esp;&esp;发现地方大户有失控危险,就借着赵瑁案杀一波。

&esp;&esp;查抄的土地可以分给百姓,财产可以充实国库。

&esp;&esp;然后科举选拔上来的人才,填补空缺。

&esp;&esp;哦,还有钱币改革。

&esp;&esp;查抄大户的资产,刚好可以用来填补亏空。

&esp;&esp;完美解决所有问题。

&esp;&esp;想到这里,陈景恪已经倾向于,朱元璋是故意为之。

&esp;&esp;难怪能靠着一个碗夺得天下。

&esp;&esp;这心眼是真多啊。

&esp;&esp;第81章 让他当驸马?

&esp;&esp;有了这个想法,陈景恪就开始悄悄的观察朱标的近期动向。

&esp;&esp;发现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巡视这些仓库,亲自核查入库物资。

&esp;&esp;有时候太忙,甚至都不回宫了,吃住都在外面。

&esp;&esp;看起来很正常,毕竟这些仓库事关货币改革,不能出任何问题。

&esp;&esp;可仔细一琢磨就知道不对劲。

&esp;&esp;堂堂大明副皇帝,竟然亲力亲为,本身就很不正常。

&esp;&esp;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仓储官呢。

&esp;&esp;还有就是,查抄贪官污吏的家财,都没入户部的仓库。

&esp;&esp;被朱元璋大手一挥,存进了这些新建的仓库。

&esp;&esp;朱标可一点都没觉得这些物资染血,不动声色的就收下了。

&esp;&esp;甚至私下还高兴的对陈景恪说,有了这批物资入账,大大减轻了朝廷压力,宝钞改革更有把握了。

&esp;&esp;陈景恪能说啥,只能假装什么都不懂,跟着痛骂几句贪官污吏活该。

&esp;&esp;他也私下了解了一下赵瑁案,牵连的官吏越来越多,近七千人被抓。

&esp;&esp;锦衣卫已经开始对地方大户动手,第一批抓的,都是直接参与赵瑁案的。

&esp;&esp;大批的粮食被查抄送进国库,大量土地被没收。

&esp;&esp;被解救放良的佃户奴仆,更是数以十万计。

&esp;&es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