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56节(1 / 2)

&esp;&esp;“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实乃前所未有之创举。”

&esp;&esp;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哎,你别光拍咱的马屁,说缺点,说缺点。”

&esp;&esp;朱标已经无视自家老爷子了。

&esp;&esp;朱雄英却看的津津有味,皇爷爷的表情,比景恪讲课还有趣。

&esp;&esp;福清公主小嘴微张,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爹爹。

&esp;&esp;陈景恪一本正经的道:“咳,那臣就妄谈几句。”

&esp;&esp;“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

&esp;&esp;“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esp;&esp;“尤其是人心,变化的更快。”

&esp;&esp;“任何试图约束人心不变的行为,最终都会徒劳而功。”

&esp;&esp;福清公主很是疑惑,什么变不变的,不是要讲军户制吗?

&esp;&esp;怎么讲到人心变化去了?

&esp;&esp;朱元璋、朱标、朱雄英三人,则非常淡定。

&esp;&esp;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开场方式。

&esp;&esp;看似与内容无关,实际上是在阐述一种思想,一种大道理。

&esp;&esp;陈景恪接下来的切入点,也必然和这种思想有关。

&esp;&esp;而以朱元璋和朱标的智慧,已经猜到他接下来要讲什么。

&esp;&esp;军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esp;&esp;一日为军户,世世代代为军户。

&esp;&esp;除非皇帝特赦,否则永不能脱籍。

&esp;&esp;陈景恪的切入点,肯定和这有关。

&esp;&esp;“人在变,由人组成的世界也在改变。”

&esp;&esp;“为了适应这种改变,国家的制度也要随之变化。”

&esp;&esp;“今日的善政,在明日就很可能会变成弊政。”

&esp;&esp;“纵观历史,莫不如是。”

&esp;&esp;“就以北宋为例,立国之初靠着恩荫拉拢士大夫。”

&esp;&esp;“靠着招募流民中的青壮为厢军,遏制了百姓造反。”

&esp;&esp;“等到了宋神宗时期,这些根本国策却酿成了三冗问题。”

&esp;&esp;“几乎拖垮了北宋的财政。”

&esp;&esp;“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却都不愿意改。”

&esp;&esp;“因为里面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谁改就是与大家为敌。”

&esp;&esp;“宋神宗算是比较有雄心的帝王,王安石也是有大才之人。”

&esp;&esp;“他们君臣联手变法,最终依然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下失败。”

&esp;&esp;“恐怕宋太祖和宋太宗怎么都想不到,他们自认为的立国之本,最终会拖垮自己建立的国家。”

&esp;&esp;听到这里,福清公主脸色再变,陈景恪这番话可谓是大逆不道啊。

&esp;&esp;就差高呼‘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了。

&esp;&esp;要是给外面的儒生听到了,必然会被批判的体无完肤。

&esp;&esp;而且,自家爹爹可是写了《皇明祖训》,要求后世子孙必须遵守。

&esp;&esp;这不是在打他老人家的脸吗。

&esp;&esp;悄悄打量自家爹爹的表情,只见他面色凝重,似乎很不开心的样子。

&esp;&esp;不由得为陈景恪担心起来。

&esp;&esp;朱元璋的表情确实很凝重,他很清楚陈景恪为何要给他讲这一番话。

&esp;&esp;就是在明确告诉他,没有什么不可变的祖宗之法。

&esp;&esp;如果他设置这样的东西,将来就必然会拖累子孙。

&esp;&esp;可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esp;&esp;如果不这样做,万一出了不屑子孙随便乱改怎么办?

&esp;&esp;只能说,有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esp;&esp;不过他没有将这些告诉陈景恪,没有必要。

&esp;&esp;至少眼下,他们拥有一次重造乾坤的机会。

&esp;&esp;自己有魄力,有合适的接班人,陈景恪有足够的眼光和能力。

&esp;&esp;那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个世界变得和以前都不一样吧。

&esp;&esp;想到这里,他郑重的说道:

&esp;&esp;“咱知道你有能力,甚至是这个世界上想法最独特,看的最长远的人。”

&esp;&esp;“有什么想法就和咱说,咱听不懂就给太子说,太子听不懂就过几年给太孙说。”

&esp;&esp;“只要你是为大明好,咱保你无忧……”

&esp;&esp;“嘿……咱说这话你肯定不信,但总应该相信皇后、太子和太孙吧。”

&esp;&esp;“就算咱哪天想食言,他们也会护着你的,所以你可以畅所欲言。”

&esp;&esp;陈景恪确实不相信他的保证,但相信马皇后和朱标。

&esp;&esp;至于朱雄英吗,这货要是都不能信,那自己就太失败了。

&esp;&esp;所以,听到老朱后半句话,他顿时就放下心来,道:

&esp;&esp;“谢陛下,臣一定尽展所能,让大明,让华夏文明,成为天下最耀眼的存在。”

&esp;&esp;朱标欣慰不已,自家老爷子终于学着相信人了。

&esp;&esp;朱雄英则毫无所觉,在他看来,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esp;&esp;福清公主再次被震惊到麻木。

&esp;&esp;她都有些怀疑,自家爹爹是不是被什么脏东西附体了。

&esp;&esp;这话是他能说的出来的?

&esp;&esp;老朱接着又郑重的说道:“但你也要答应咱一个条件。”

&esp;&esp;陈景恪心道,果然,老朱肯定有条件。

&esp;&esp;“陛下请说。”

&esp;&esp;朱元璋说道:“如果咱、皇后、太子、太孙,都看不懂你的用意。”

&esp;&esp;“不论你的计划是多么长远,多么的好,都暂时搁置。”

&esp;&esp;“短时间内你都不准再提,也不准撂挑子。”

&esp;&esp;陈景恪这下真的感动了,他本以为朱元璋会提什么苛刻的条件,没想到竟然如此简单。

&esp;&esp;于是也郑重的道:“好,我答应陛下。”

&esp;&es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