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章(1 / 1)

&esp;&esp;这事已经过了明路,她这会将施元夕送走,不合规制,国子监那边也会有异议。

&esp;&esp;萧氏便道:“不急,且等着看。”

&esp;&esp;国子监考试内容太难,寻常学子都不一定能通过,何况是施元夕。

&esp;&esp;届时她若落榜,便可顺理成章把她送走。

&esp;&esp;入学考试女子通常都无法考过,大家都如此,也不会辱没了她施府的门楣。

&esp;&esp;萧氏心中笃定,便不再去管施元夕。

&esp;&esp;此前因为姜浩的事,萧氏盯她盯得紧,也不让她踏出房门半步。

&esp;&esp;如今松懈下来,施元夕也没出门,而是让乐书去了京中各处学子聚集之处走动。

&esp;&esp;乐书从前在她身边,就是当大丫鬟培养的。

&esp;&esp;这些年在越州吃了点苦,却也成长了起来。

&esp;&esp;施元夕备考国子监,府中都知晓,她出门去给施元夕买书,顺便打听了消息回来。

&esp;&esp;天色已晚,施元夕还坐在了书桌前温书。

&esp;&esp;房间里点着烛火,乐书进门后,先喝了一大口茶,才开口道:“打听到了。”

&esp;&esp;她神色严肃:“这些天书肆里挤满了各地来的学子,从他们言语中,听闻这次的国子监入学考试将尤为严格。”

&esp;&esp;“除国子监祭酒外,另会派遣两名官员主持考试。具体是哪两位官员,眼下均不得而知。”

&esp;&esp;“不过已经明确了会将所有的考卷糊名,且进行二次誊抄,再行批阅,奴婢听那些学子说,这等程度,已跟科考判卷的要求差不多了。”

&esp;&esp;施元夕闻言,放下了手中的书。

&esp;&esp;她抬眼看向乐书,问:“其他的事呢?”

&esp;&esp;乐书心头一跳,哪怕这会夜色已深,她却还是先警惕地看了眼窗外,将窗户关上后,才低声回施元夕:

&esp;&esp;“朝堂上的事,乐书不懂,不过从这些学子话里,倒是常能听到几个名字,便是魏阁老、刘尚书还有……”

&esp;&esp;乐书微顿,看了眼施元夕:“谢郁维谢大人。”

&esp;&esp;谢郁维是朝中重臣,提及他倒也正常。

&esp;&esp;只听这么几个名字,几乎是没办法做出任何判断的。

&esp;&esp;施元夕也接触不到邸报,对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

&esp;&esp;好在乐书作为大梁百姓,明面上的事还是知晓的。

&esp;&esp;“……先帝驾崩后,朝中再无适龄皇子可以继位,如今的皇上,年级尚小,只是个五岁的奶娃娃。”

&esp;&esp;“少帝年幼,无法亲政,便由太后垂帘听政,决断朝纲。”这些事普通百姓都能知道,只是施元夕失智三年,才会半点不知。

&esp;&esp;那就对了。

&esp;&esp;施元夕离开这三年,大梁皇帝都换了两个。

&esp;&esp;乐书口中的先帝,正是三年前的恒王。

&esp;&esp;按照时间推算,在施元夕离开京城后的三个月后,皇帝驾崩,恒王登基为帝。

&esp;&esp;新帝励精图治,登基两年内一直都格外勤勉。

&esp;&esp;可就是太过勤勉,导致心律不齐,八个月前,他在批改奏折时,骤然暴毙身亡。

&esp;&esp;三年前他还是恒王时,朝中党争激烈,成年皇子几乎没留下几个。

&esp;&esp;新帝登基后,又清算了两人,令得他暴毙身亡时,他的兄弟中只余下了一个尚不足五岁的奶娃娃。

&esp;&esp;新帝膝下并无子嗣,无奈之下,朝臣便只能拥护幼子为帝。

&esp;&esp;“如今垂帘听政的太后,可是当年的魏皇后?”施元夕问。

&esp;&esp;乐书点点头:“是,太后是先帝的生母。”

&esp;&esp;施元夕挑眉:“那少帝的亲生母亲呢?”

&esp;&esp;乐书一愣,倒没想到施元夕提及了一个不甚熟悉的人,她努力回想了下,才道:“您说的是周太妃吗?”

&esp;&esp;“少帝登基前,她在宫中品阶好像不是很高,再多的,奴婢便不知道了。”

&esp;&esp;施元夕听了后,心中大概有了个脉络。

&esp;&esp;国子监和前世的大学不一样,是朝廷机构,与朝堂也是息息相关。

&esp;&esp;她现在一无所有,想要争权,需得要一步步来。

&esp;&esp;进入国子监,便是她的第一步。

&esp;&esp;施元夕穿到现代时,她那具身体已经有十五岁了,是个孤儿,在福利院中长大。

&esp;&esp;她骤然穿越,脑海中却什么记忆都没保留,好在福利院这种环境里,很少有人关注她。

&esp;&esp;她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慢慢了解那个时代,先读了大学,后面转了学科再考入了中科院。

&esp;&esp;在考入了中科院前,她在大学时主修的学科,就是国学。

&esp;&esp;除此外,这十五年内,她如同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新知识,读书学习。

&esp;&esp;在专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esp;&esp;可这不代表她就一定比普通的学子强。

&esp;&esp;她从前就读的女学,所教导的都是一些怡情的东西,有琴棋书画,却无四书五经。

&esp;&esp;接触这些东西,也是在现代。

&esp;&esp;但现代教育是区别于大梁科考的,专攻此一项的人,未必比她差。

&esp;&esp;她花费了十五年学习,旁人也花了十几年读书,认真说来,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

&esp;&esp;不过,好消息是她的运气不错。

&esp;&esp;从乐书给出的消息中,不难看出大梁朝堂目前比较混乱,先帝暴毙后,各方争斗严重。

&esp;&esp;这次的国子监入学考试,也不知是在何种争斗下变成了这个样子。

&esp;&esp;但糊名阅卷,正好方便了她。

&esp;&esp;她离京三年,在朝中没有任何的根基,如果采用寻常的考试方式,以她的身份,未必能取得像样的成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