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8节(2 / 5)

只要是山区,口味大致都是相似的,多数偏咸,也会用茱萸、山葵这些辣口的植物调味,这是由于山区多湿气,要祛湿生热的缘故,丰饶县这里的口味比许县要更咸一些,因为这里有江,卖力气的纤夫多,舍得用盐也是地方上较富裕的表现。今晚这酒席在本地来说是很体面的,油盐都很足,一共八个实在的盆菜,有鱼有肉,便实在是很丰盛了。

&esp;&esp;但大桌菜味道不过如此,和买活军地盘比实在不算精细,倒是夜点做得更精致:醒酒汤、粉蒸肉、家乡豆腐、三杯鸡、炒米粉,菜都是豉香风味,米粉亦格外鲜甜,用了包菜心去炒。包菜是一种新传入大敏朝的蔬菜,在江西道的种植反而比福建道广泛,陆大红还是第一次在六姐的餐桌外吃到它,六姐那里也有包菜种子,但推广的力度不算大,因为要推广的东西太多了,包菜暂时还排不上。

&esp;&esp;几个老大在席上光顾着喝酒,菜都吃得不多,各自用了醒酒汤,精神逐渐清明,此时举筷各自相让,又称赞厨子口味好,也不完全是出于客套,丰饶县的人喜欢吃豆豉,因为豆豉能带来和海带泡水近似的鲜香味。三杯鸡也是在福建道难得吃到的风味,这道菜是江西道这里刚作兴出的新菜。

&esp;&esp;炒米粉很快被吃完了,只留下盘底的油汤,三杯鸡也只剩了一个底,众人这时候才慢慢谈些利益上的事,楚香主知道许县已经被买活军拿下,而且他和刘老大一样,现在也都是六姐手下的坛主了,他便希望去拿货时能拿到刘老大一样的‘出厂价’,这是楚香主最核心的利益诉求,他愿意付出的价格刚才席间也有表现,自然便是在政治上的亲善和拥护。

&esp;&esp;这才是一个老盐枭该有的沉稳和唯利是图,随便被几句话就鼓动起来要吞并丰饶县——或许楚香主也不是没有这样的野心,但那也决计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考量,所谓的效忠只是为了将来向买活军求输血而已,既然陆大红没有中套,他便立刻开始务实起来,开始考量第二套方案。

&esp;&esp;不要小看政治拥护,这个姿态能提供的便利是极大的,有了楚香主的照拂,买活军的情报员便可在丰饶县通行无阻,再往外蔓延。陆大红对拿货价打折的要求一口答应,“都是自己人了,自然要给兄弟们多些赚头,不过这食盐上的事,我也不懂,到底折扣多少,还是要等楚香主和我到了许县再商量,我们的盐场在云县那里,运来许县也是要本钱的,和刘香主此前去临城县拿货的价不一定完全一样。”

&esp;&esp;肯打折就好,楚香主喜上眉梢时,陆大红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她想学丰饶县本地的土话,也希望楚香主能在丰饶县推广简化字、拼音、算学、官话,并且介绍聪明能干、忠实可靠的本地男丁去许县、临城县做工。而且,买活军可以收留本地没有人家愿意养活的女婴、女童,也愿向夫家买下那些无处可去的寡妇,都用粮食结账,童叟无欺。希望盐队能从中介绍、转运,如果女童的父母舍不得,买活军也愿收留一家人。

&esp;&esp;这就是希望盐队能兼任牙人了,但陆大红没提牙钱,只是暗示这可以和私盐的进货价挂钩,楚香主不是没读懂潜台词,但仍很困惑,“若是要人做活,长大成丁后为六姐卖命,不是男娃更好吗?”

&esp;&esp;吴老八此时便适时发挥作用,谈起了六姐的布局——这些女娃将来都是买活军治下那些活死人的妻子,六姐志在长远,是要解决娶亲难问题,为治下的男儿养育女娘。楚香主这才释然,不免又露出慎重之色,再次冲远方拱手鞠躬,赞叹六姐的高义。至于说把女童转运到买活军治下,会不会让本地的男子娶亲变得困难,这个似乎不是楚香主该考虑的问题,再说如今的世道,那些女童倘若没有买活军收留,也很难活到成年,根本就不用考虑在本地结亲的事情。

&esp;&esp;“六姐既然如此高义,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他一口答应,也显示着自己的豪气,慨然道,“这几件事便包在我身上了!六姐要的大人也好,小孩也罢,明日起便可搭船往东边去,这一路的船钱都算在我们香坛上头!”

&esp;&esp;陆大红怎么可能让楚香主出钱,这船钱如果买活军不出,丰饶县盐贩的积极性一定不高。她也不会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股势力身上,她问了下楚香主,楚香主的想法果然和她想得一样简单——这年代,什么都少,养活不了的孤儿还少吗?城外的乱葬岗、城隍庙内外,甚至是水沟田间,家破人亡沦落成乞的孩子难道还少了?光是把这些孤儿半孤儿收集起来,丰饶县内外便有数百人了,哪怕里头的女童只有一百,这至少也凑足了第一船,此后盐贩去各村问问,要把养活不了的孩子往外送的人家也是大把,走一遭都能凑个几十人,绝不愁断绝的。

&esp;&esp;楚香主的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这样他只能接触到女童,不过陆大红已经想好了该如何使用楚香主——经过实践她已经知道,至少在许县-丰饶县这条路上,靠她自己的行动轨迹,能深谈的多数只是不同形态的娼妓,农妇即便对她没有提防,短期内也很难交流,她需要有社会地位的人从中做保,才能和正经妇女坐下来谈天。这还是因为她也是女性的缘故,倘若她是男人,这项工作根本就难以展开,‘外头’的女人是很难和男人展开合作的,不管买活军的男丁素质多好都没用,障碍出在‘外头’的女人身上。

&esp;&esp;陆大红请楚香主把城关里的产婆都带来和她认识,楚香主虽然迷惑,但还是痛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陆大红便转而问起了另一个担心,“转运人口,动静肯定很大,这样喧嚣的行事,会否引起官府的警觉,丰饶县这里对我们买活军是怎么看的呢?”

&esp;&esp;第62章 军接触三姑六婆

&esp;&esp;“买活军的女娘想见我?”

&esp;&esp;丰饶县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难过, 这一点是从许多地方都可看出来的。章老娘这里已经许久没有人上门来请了——按说不管太平不太平,孩子总是年年要生的,再吝啬的人家也不至于少了请产婆这么一点儿小钱, 可章老娘这样久都没有开张,甚至要做起村里的活计,那便只能说明女人一年要比一年少,丰饶县里的光棍汉也越来越多了。

&esp;&esp;女人少了,有些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 被夫主卖了典了, 有些是被拐卖走了,有些是病死了,总之各有各的缘故, 但活着的人日子也还要过下去。楚老爷家里人找来的时候, 章老娘正坐在院子里翻晒草药——三姑六婆, 所谓道姑、尼姑、卦姑,牙婆、媒婆、稳婆、虔婆、药婆、师婆, 除了虔婆大多是单辟一条职业线路之外,其余几姑婆很多时候都可以互相串场兼任, 若是在农村, 其家中本身也自有田地, 这些工作不过是兼职而已。

&esp;&esp;便是丰饶县这样的小县城, 统共就六七千人口, 连庙庵都不多, 根本就供养不起这么多的职业女性, 这些年来随着世道越乱, 各色人才流离失所, 这些由本地人从业更为方便的岗位, 便越来越多地空缺了出来。原本县城里还有一个药婆,但那药婆前些年染病没了,章老娘因为常年接生,和药婆接触得多了,也略微懂些药理,如今来找她接生的人少了,她便抽空带着男人上山采了些药,预备着炮制了也走街串巷,打起药婆的招牌来。

&esp;&esp;“是,章老娘可听说过买活军?”来传话的是巷尾张家的儿媳妇,因为就在这条巷子里,并不用走远路,她才敢一个人出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