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模样。
&esp;&esp;并不像是虎山上的流民,来到许县之后便只有快活。这些女孩儿们脸上的神色多数是怏怏的,还有些孩子的眼睛很肿。谢向上并不避讳这些,而是对黄大人说,“想家了,这些孩子在家都还算是受宠爱的。”
&esp;&esp;这些小女孩在家的确应该是还算受宠的,而且家境也还不错,在丰饶县不算是最穷的人家——最穷的人家是养不活女孩的,真正不喜女婴的人家也不会养活。
&esp;&esp;虽然这些年来,丰饶县的年景也渐渐地坏了,本来养得起女孩的人家,现在也养不起了,因此她们平时是吃得不太饱的,但父母的教育和爱护并不至于完全匮乏,或多或少也是一份庇护,此刻背井离乡,来到了许县,生活上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想家是人之常情。黄大人点点头,他对这一点没什么怀疑,“她们现在都做什么活呢?”
&esp;&esp;“喏,”谢向上为黄大人指点,“洗衣、烧火、抬水,扫地、做饭、倒官房……她们现在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照料好,让照顾她们的人手减少一些,这就是最大的贡献了。”
&esp;&esp;这就是经过事情的人才能交流的话题了,因为这些活现在都只能用人手去做,而且效率是不高的,哪怕是壮年男子,在此时要完全独自生活也非常吃力,没有相对较高的收入是办不到的,而女娘乃至小女娘就更难了,尽管这是城里,已经有人卖柴、卖水,可以免去一大部分繁重的劳动,但要把水从水缸里的储存,变成能入口的热水,把脏污的衣裳重新变得清洁,让官房里不要长出蛆来,都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esp;&esp;成年人体力较好,可以兼顾工作,小孩子能在半日学业外把自己照顾好就非常不错了,黄大人觉得这很合理,买活军的女娘对这些小女孩很严厉,这就更让他放心了,倘若她们对孩子们呵护备至,又有许多人手内外照应孩子们,黄大人反而要疑神疑鬼,因为这些小女童起码在十年内根本无法回馈太多价值,而众所周知,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过分的优待很可能就藏着更高昂的价格。
&esp;&esp;这些女娘十岁以后便要出去做活了,到了那时候,她们的劳力也有了长进,不再需要这么多人收拾内务,便会被安排到各处里打下手,由考试成绩决定,是去‘纺织厂’做些轻省的活计,还是去商铺、衙门里帮着算账、登记,还有些女娘也会被安排去给后勤打下手,并没有特别的限制,“男孩怎么样,她们就怎么样。我们这里一贯是这个样子。”
&esp;&esp;从谢向上的表情来看,他说的是真话,他还举例说,“这一批和盐队出去的女娘里,黄姐就是孤儿,她自小力气大,永远也吃不饱,十岁后主动和六姐要求,要去出力工,因为出力工可以尽量吃饱。六姐也就让她去了,她那时才十岁,已经能和大半个成人相比了。”
&esp;&esp;黄大人听着,点头不语——他们并没上前去和女孩们打招呼,因为女孩们并不知道黄大人记挂着她们的安危,生怕她们被魔教当做了祭品,反而很畏惧这个衢县的税曹。谢向上又带黄大人去食堂绕了一圈,食堂里吃的是糙米饭,虽然是米饭但磨得不细,还混了一些买活军这里很爱吃的,叫土豆的粮食——这些孩子吃得不是那样好,这就更让黄大人放心了,吃得不太好,便能长久吃,长久饱,这是做过事,对如今天下这个世道有些了解的人,都能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