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7节(4 / 6)

也还跌宕,“打发打发,消闲消闲,不无可取之处,妾请取第二册一观。”

&esp;&esp;至于二皇弟,他看得快,已看到第五册 了,在他来看,文字便嫌过于白话,不够雅驯,但胜在情节跌宕起伏,场面大、曲折多,仙法写得天花乱坠,颇为可观,不像是市面上的流俗小说,来来回回总是些奸夫□□谋财害命的艳清戏码,令人不齿。此书中三英二云俱都迥异俗流,令人心折,是一出真正有仙家身份的故事,因此二皇弟嘴上不说,心里对谢六姐这个谪仙是有些信的,实在是文字之中,仙气飘飘,难以掩盖之故。买活军进献这般的故事,或许便是在委婉地诉说自身来历。

&esp;&esp;买活军进献的书册在礼物中占比其实不算太多,除了趣味算学一百题、趣味物理小实验之外,便是十册《蜀山剑侠传》、十册《斗破乾坤》,皇后和二皇弟都嫌后者名字粗俗,暗含挑衅之意,并未取阅。皇帝之前也未曾留意,他因为去年吃了一枚金丹之后,连着肚痛了好几个月,直到如今对于仙丹、仙道都没有太多好感,听说《蜀山剑侠传》又是说寻仙问道,便不去看,而是拿起《斗破乾坤》,口中笑道,“我是个粗人,先从粗的看起,瞧瞧这本说的都是什么,难道是记载了什么强身健体的武功图谱?”

&esp;&esp;说着便翻开看了起来,买活军送来的书册纸张都颇大,且是双面横印,和原本书籍的排版既然不同,好在皇帝看《趣味数学一百题》,也看得习惯了,更明白了为何要这样排版。此时随意一捞,先看到标题——竟非对仗,也不是诗句,而是四字。“三年之约?”

&esp;&esp;往下看了几行,眉头便略微皱起,只觉得文字比白话还要更白话,粗俗不堪,而且十分脱离实在,绝不是此时的谈吐。虽不至于看不懂,但也有些不舒服,难怪妻子与弟弟都没看下去。

&esp;&esp;因有个三年之约先入了眼,便想着先看看这三年之约说的是什么,便不再看了。此书字不大,又是双面印,皇帝看得很慢,一时间西暖阁竟无人说话,三人各踞一案,偶尔响起翻页之声,倒多出了几分少见的文墨书香。

&esp;&esp;一夜无话,翌日,皇帝晏起,起身后旁事不问,急招锦衣卫黄谨面圣,黄谨赶入宫中时他才刚吃完早饭,一见黄谨来,便将手中的《斗破乾坤十》,恶狠狠地扔到他脚下。

&esp;&esp;“怎能如此过分!”皇帝眼下一对青黑,神色也气恼无比,恚怒地喊道,“竟敢将,将,将这未完之作拿来献我!”

&esp;&esp;“下面呢?下面为什么没有了?”虽然黄谨极为愕然,但皇帝压根都没有注意,越说越气,竟有些委屈,“熬了一夜,就想把故事看完,可看到第五册 就嘀咕着,这十册之内怎么能完得了哇?想着你是个大忠臣,断断不会将未完之作来坑害朕,因此看了下去,可下面呢?第十一册呢?三年之约才过去一年半,怎么连三年之约都没写完!青莲地心火刚要炼化就没有了!”

&esp;&esp;一个故事说到一半,下头便没了,读者的感觉大概是全天下最幽怨的情绪了,原本黄谨是早就要南下回武林复命的,是因为皇帝喜好自行车的缘故,被留在京中随时询问些买活军的事,这下可好,当即奉命飞马南下,连年节都不能在京城过,皇帝严令,除了和买活军的奢物买卖之外,最要紧的还有一件事,那便是要把《斗破乾坤》的后续给带回来,不管百册也好,千册也罢,总之,若是没有从谢六姐手中讨到全本,那么他就要小心自己的脑袋了!

&esp;&esp;第83章 双面间谍

&esp;&esp;时值冬日, 大运河北段已经有不少区域上冻,这些年来冬日天气越来越冷,由这一点便可见一斑了, 北方的运河上冻得越来越早,冰层也很厚实,纤夫们每日在河面上凿冰, 累得浑身大汗, 一头栽在冰窟窿里,再也起不来的并不在少数,但这冰又是非凿不可的, 秋后运来漕粮的漕船若不能及时回去,惹出的麻烦比这几条人命更大。

&esp;&esp;黄大人飞马赶路时,从岸边的驿道时不时便能看到河工民夫聚在一处, 咿呀呻吟者有之, 训斥鞭打者有之, 活脱脱的人间惨象,奈何此事他压根无法置喙, 只能强做不见,一路逢驿站换马,也是冬日, 北方的驿道都冻硬了,速度要比之前快得多。这一回不过是走了两旬,便回到武林官署, 先请见王知礼,又和他密议半日, 将双方交易的章程定下, 这才有空回府邸中暂歇几日, 待镇守太监府做好准备,再动身去衢县一带。

&esp;&esp;黄大人父母早亡,自幼是依附叔父居住,由叔婶出面为他应承了一门亲事,因此倒也并无高堂需要奉养,他来浙江道供职也有三四年了,自然将家眷从京城接来。不过平日里公务忙碌,至今膝下犹虚,尤其今年,两夫妻聚少离多,春末黄大人被俘后,盛夏返回武林小住了半个多月,便又急匆匆北上,又是两三个月未曾见面。黄太太心疼丈夫在外奔波,打点他洗了澡,又看着厨子做了一桌家传的小菜出来,坐在一边陪丈夫吃些小酒,二人说着些家常话儿。

&esp;&esp;由于回了一趟京城,自然也抽空回了一趟家里,黄大人、黄太太家中都是世袭的军户,祖上两三代也都颇为得意。黄大人和黄太太说着此次回家的新闻,无非是什么兄弟又生了几个孩子,又或者有些幼儿夭折、老人过身等等,所幸兄弟姐妹辈都还平安,也就有些或升职,或寻了营生的变化。

&esp;&esp;这些消息,哪怕是同在一城,若没有特意使人来报信,也是难以得知的,更何况是隔了千山万水?就是黄大人,一年也不过和叔父通几封信而已,托人带信,哪怕是走驿传,一来一回也要几个月的光景,在路上还很容易弄丢了信件。是以古人重远行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亲戚间所谓的常来常往,三不五时要互相打发人请安,其实也是起到一个通报近况的作用。黄太太听了,不免嗟叹一番,又问黄大人,“今年你极忙,东奔西走,又黑又瘦的,和个大马猴似的,这次好容易从京城回家,料能休息数月了罢,难道还要去南面么?”

&esp;&esp;黄大人去年是为了追查倭寇走的,一走大半年,其中的事态变化本为绝密,上回进京时,事也未必就成,因此黄太太是丝毫不知的。此时见妻子说起,便道,“是了,说到此事,之前送回家的书册,你自学得如何了?那些拼音如今都能识得了吗?”

&esp;&esp;黄太太道,“看是都看了,不明白你叫我学这些是什么意思。依稀学了一点,现在半年过去,也忘得差不多了。”

&esp;&esp;她是军户出身,此时军户的女孩儿,和外间的习气还是有些不同的,第一点便是不裹脚,习武的也多,百多年前戚将军的夫人便是如此,武艺上相当来得,甚至有传言收夫为徒,黄太太也是从童子练起,练了一身的功夫在身。她又是头一号的能人,不说文韬武略,但除了武艺之外,毕竟也识了四五千字,虽说不能吟诗作赋,但一般的白话是毫无问题的,这在军户女眷中已算是非常难得的了。

&esp;&esp;也是因此,家里才把她说给黄大人,这么大的本事,这么大的主意,若是换了旁的人家,那不是一进门就闹翻天了?就黄太太这脾气,是真敢拔刀和人对砍的,可过日子哪能没有龃龉呢?也只能给她寻一门家中没有公婆压着,夫婿又有能为,能镇得住她的亲事,才好平安度日。

&esp;&esp;虽然是盲婚哑嫁,但夫婿选得好,过门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