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5节(1 / 5)

&esp;&esp;张宗子现在对于姑娘没有什么旖旎的心思了,只有无尽的妒忌,太过分了!凭什么她就能说服父亲,而张宗子自己怎么写信哀求,祖父都铁石心肠呢?这一定是母亲故去的缘故,没有母亲在祖父面前斡旋,祖父现在显然更疼爱平子,把他都给忘啦!

&esp;&esp;指望祖父出面拉人头是不行的了,他舅舅更不可能被说服,而且确实也不方便,那几个县令基本全族都过来了,而且原本就人微言轻,像是他舅舅那样还指望在敏朝有所建树的官员,是不可能为张宗子想当采风使就去写信拉人头的。

&esp;&esp;如果这也不行的话,那就只能指望张宗子自己发挥奇才,为买活军夺取绍兴立下汗马功劳,帮助买活军消化绍兴了,但这也是很难的,因为绍兴本地的读书人非常多,张家并不在舆论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张宗子觉得自己的家乡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说不定会给买活军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也看不出买活军有什么往之江道扩张的欲望,目前看来,买活军应该是要和鸡笼岛的十八芝合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海事上。

&esp;&esp;“唉!”

&esp;&esp;这天周六晚上,他找郝六哥吃饭时便忍不住唉声叹气了起来,“你说我该去哪找政审分呢,大陆,难不成我要被卡死在这两分上了?对了,你们之前的那个军训计划,向上大哥怎么说来着?他答应了吗?这个能不能加分啊?如果能加分,那我也去!”他已经不择手段了。

&esp;&esp;实际上,张宗子的年纪很可能比谢向上、郑地虎和郝大陆都大,但他叫别人大哥实在是很习惯的,而且也一点都不违和,郝六哥一边穿衣服一边摇头说,“不是非常顺利,吃饭时再谈吧。”

&esp;&esp;郝六哥因为有个小脚母亲要奉养,并不能住在宿舍里,他们一家还是赁房住,是老式的木板房,条件不算太好,天色暗了,他那小妹正在屋里屋外的点蜡烛——她们倒是不去吃饭的,虽然张宗子愿意请客,但对他们刚刚外来的人来说,女眷似乎还是不习惯参与男丁的交际。听到张宗子的感慨,她看了他几眼,便拉了下郝六哥的衣袖,轻轻用方言对他说了几句话,自己先躲进屋子里去了。

&esp;&esp;郝六哥听了,倒是噢了一声,转头说。“宗子哥哥,我幺妹倒是给你出了个主意——你想进编辑部去,便只能是破格录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先给编辑部投几篇稿子呢?”

&esp;&esp;第160章 郝大陆也卡分

&esp;&esp;投稿?

&esp;&esp;这是个有些陌生的概念, 张宗子也用了一点时间来理解,“买活周报上除了广告以外,也接受外人撰写的文章故事吗?”

&esp;&esp;《买活周报》迄今为止,已经发行了有一二十期了, 其中的版式也为大家所熟悉, 第一版、第二版一般都是属于官府大事的, 第一版用来宣布一些关系到买活军全境的大事, 而第二版一般都是地方性的政策变动告知,还有一些吏目招考、扫盲班考试成绩总结之类的文章,像张宗子有时候都会跳去不看, 此外,还有一些种地的知识, 这个倒是农户们很留意的。

&esp;&esp;第三版一般是医学养生知识为主,这一版是最受百姓们欢迎的,而且凡是刊登出来的知识,都能引起民间的热潮, 比如说买活军介绍了抽烟可能致癌,刹那间烟草就卖不动了,而且常常炒菜的厨师中也流行起了戴棉纱口罩, 又有提倡灭鼠,防止鼠疫, 于是民间争相养猫,从北到南都有富户悬赏买老鼠尾巴,就连乡间也热衷于挖田鼠洞云云。

&esp;&esp;第四版、第五版, 便是商家最为关注的广告了, 求购、销售、招聘广告都在上头, 每一期周报发行, 立刻就会有长随买下十余份,送到客栈来,当天客栈里吃早茶的掌柜们没有不看广告,不做标注的,而招聘广告在民间也非常的走红,很多人家会研究招聘广告的变动,以此来判断自己今年的行动,该去哪里做工?做什么工?这些事情都可以从第五版上看出来。

&esp;&esp;第六版、第七版,内容就要随意很多了,有时候会刊载一些社会上的新闻,编辑部对此的态度也是不一,或许是赞许,或许是反对,或许便是很中立的报道,也有读者来信的板块,但并不很稳定。有时候还会写一些趣味数学题,一些科学知识,张宗子是很仔细地看这几版的,仔细想想,这读者来信也可以算做是投稿——而且给编辑部写信的读者应当很多,不知道编辑部筛选的标准是什么。

&esp;&esp;“上一次看到的读者来信,是临城县两个老先生的来信,呼吁分家时要留下足够的温厚体面,同时细数了他们所知的,老人分家后的凄凉结局,请买活军出面要管束子孙不孝。”张宗子记性好,“这大概是七期以前,后续还有一些来信是回复这个倡议的,好像都是以老人家为多,但好像不见官府有什么表态呢。”

&esp;&esp;这和外头也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维护孝道是外间官府的大事,但买活军对此却似乎很懒怠,这是一个非常注重协议的官府,他们倒是在第六版刊发了一些分家的社会新闻,介绍了老人是如何运用协议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似乎算做是读者来信的回应。张宗子想到这里,便觉得脑海中又有一块区域仿佛被打开了一些——这算不算是对民间的呼声有所回应?

&esp;&esp;好新鲜啊,还是第一次看到官府用报纸来回应民间的一些舆论清议的……

&esp;&esp;要说民间舆论影响官场,敏朝当然不是没有,甚至还非常的风行,敏朝的太学生一向是很会闹事的,读书人也很懂得利用清流来为自己沽名钓誉,受廷杖被视为是一种荣耀,读书人很习惯于用过激的手段来获取舆论的关注,从而迫使朝廷在某事上做出正式的表态——不过,这表态通常是以批红、谕令的方式传达,表面上不太会有明确的因果。

&esp;&esp;虽然朝廷也有报纸,但似乎从未采取过在报纸上刊发文章进行回应的形式,张宗子不由得就琢磨了好一会,作为一个读书人,虽然还没有明确地涉足政治,但他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做法的许多好处,并俨然因此心醉神迷了起来。

&esp;&esp;“令妹的意思是让我给编辑部写信吗?以读者来信的方式投稿?”

&esp;&esp;郝大陆的这个妹妹是不怎么愿意和男□□际的,虽然平时上课时挺活泼,但基本不和男性直接对话,既然如此,出于礼貌张宗子也就选择让郝六哥来当中人,他在自己的房子里宴客,请诸掌柜铺子里的小伙计跑腿买了饭菜来,大家分席而坐,李小妹和郝太太在里间帘子后头,三个男人在外头,各领了一个高桌,算是一席,这是‘外头’很常见的宴客方式,连郝六哥、安叔这样的苦力都不陌生,但在云县却是绝对的少数派,云县这里现在男女同桌用餐已经完全不是事了。

&esp;&esp;因为女眷们难得登门,机灵的伙计小白抬高了宴请标准,买回来的菜有糖醋鸡架、水煮肉片、铁锅炖鹅,贴的玉米面饼子,还有蘸酱吃脆生生的小黄瓜,这道菜不便宜,才刚开春,大家都在吃腌菜,生黄瓜都是在玻璃暖房,或者有地暖的房子里培育的,这道菜比肉还贵。

&esp;&esp;除了鸡架照顾了张宗子的口味,其余几道菜无不是浓油赤酱,水煮肉片放了大量的辣椒,很对川人的胃口——川人实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