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我可以的,你去歇着吧。”
&esp;&esp;王琼华摇头说道,“报喜,我们已经出来了,今后这样的事,我也要学着来做——以后,咱们是相依为命的小姐妹,但我永远不再是你的小姐啦。”
&esp;&esp;报喜愣了一下,一瞬间似乎忽然有些慌乱,仿佛想不出没有小姐的日子,又是什么样子,王琼华对她轻轻一笑,握住她的肩膀捏了捏,报喜便又逐渐地镇定下来,继续搀扶着王婉芳前行,“小姐不小姐的,反正,日子也还是要过,做手术以前,芳姑也离不得人照顾那!”
&esp;&esp;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她的耳垂还是有些发红,腰杆似乎也比之前挺得更直了一点。
&esp;&esp;王琼华看在眼里,又像是吃了奔月的仙药一般,高兴得几乎晕眩了起来,她打从心底由衷地为报喜高兴,为王婉芳高兴,甚至比为自己高兴还要更多,她还为屋里新结识的朋友们高兴,为那些已经先离开了姑苏城的同道们高兴,这么多的受苦的人、残疾的人,摆脱了自己原本的苦痛,就像是她摆脱了自己原本的不自由——
&esp;&esp;“报喜。”她禁不住喃喃地说,“怎么世上还有这么多高兴啊,我真不知道,原来人还可以这样高兴啊……”
&esp;&esp;“我以前连这样高兴的梦都没有做过……报喜,我现在一点也不想死了。”
&esp;&esp;不错,王琼华现在一点也不想死了,她不但不想死,还有了很多想做的事,第一件事,便是明天的船能够顺顺利利地开出苏州城去,不要受到任何的阻碍。
&esp;&esp;不论是什么苏松水师,还是什么祖父的老朋友老关系……
&esp;&esp;不知是不是因为来到了买活军的房子里,受到了粗野之气的感染,她脑海里竟然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他们能不能都去死啊?
&esp;&esp;或许也是因为她今晚实在是太晕眩了,居然有这样离经叛道的想法——一旦她不想死了,王琼华便开始非常强烈地希望那些挡了她的道的人去死,她平时连蚂蚁都不怎么踩,此时居然在极度的渴望下萌发了这个暴力的愿望——那些可能会阻碍到她和伙伴们奔向自由,奔向健康的人……
&esp;&esp;这些注定商量不通,还会以种种借口把自己装点得大义凛然的人……
&esp;&esp;能不能,请他们开开恩……稍稍地,死一死啊?
&esp;&esp;第248章 以少对多
&esp;&esp;“女孩子们都怎么样?”
&esp;&esp;吴老八今天从五点多就起了, 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多没有合过眼,又和那帮城防营的兵痞子称兄道弟,盘道门攀交情, 足足说了小半个时辰, 又认了两个教里会里的兄弟,这会儿确实有点疲倦了,回到屋里先喝了半杯浓浓的苦茶, 闭上眼狠掐了一会眉心,方才开始登记做账。
&esp;&esp;——每次出门做事,买活军会批一笔‘打点费’,但支出是要记账的, 且还要说明事由,比如今日,吴老八为了打发走城防营, 开支了两千多块的本地购物券, 这个购物券离开姑苏城就一文不值,但在本地的经销处可以换取不少毛巾、香皂这样的小物件。核销的时候当然也要做账,这些账本最后要能对在一起,若要作假,那就要做得几方面都天衣无缝才行。
&esp;&esp;吴老八他们这些队长,内部培训的时候,便听说了许多查账查出问题, 一家都跟着受牵连的故事。他们这些盐贩子虽然说是稀缺人才,买活军的手比较松,从中分润一二好处, 或者每次出去的时候带挈着做点自己的小生意, 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凡是想向上走的人,如吴老八这般,在这些小节上也是很注意的——现在人人都识字,而且买活军用人机动,谁知道自己钱财上的一点小动静,会不会被人抓住了错处写信告上去,那就完全得不偿失了。
&esp;&esp;记了账,又请了副队长小耳朵和会计小楚来都签了字,简单写明白了事由,这摊子事在财务上才算是结束。小楚说了下这几个女孩子的来历,“适应得还挺好的,我刚看了眼,都睡着了,那两个王家的姑娘居然也没叫苦,不过她们都很担心明日能不能顺利出发,毕竟今晚是吓坏了。”
&esp;&esp;这些投奔来的女娘,胆子都不太大,而且十分患得患失,犹如惊弓之鸟,甚至买活军的兵丁随意一个举动,都能让她们解读成自己会被抛弃,不少人当即就会哭求叩拜,可以说精神上脆弱到了极点。吴老八好在出行前受了相关的培训,并且得了一本明显是急赶工打印出来的小册子,可以从那些拗口的天书中寻找一些科学上的依据——这就是识字的好处了,他现在越来越感到读书的重要性,识字的人,懂得读书的人,学习进步的速度该是多么的快呀!
&esp;&esp;这种精神上异样的脆弱,叫做‘应激状态’,是饱受欺凌,自感活不下去的女娘,做了人生中最大一个赌博,还在等待最终结果时很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最好的处置办法也不是言语上的安慰,而是实现其愿望。根据这个理论,姑苏这里的私盐队采取的便是较为零散的运输策略,并不会把人汇集在一起,一批回去,而是零敲碎打,每日回买活军处的货船,都携带上十几个、几十个女娘。
&esp;&esp;如此,不但加快了这里的周转率,而且还有效地安抚了女娘们崩溃破碎的情绪,书中对于她们的情绪也是有预料的——这时候不能把她们当疯子看待,她们也没有疯,尽快送走她们,等到了全新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全新的教育,这种情绪就会被逐渐消融,很快她们就会安定下来,而且,经过这种情绪上的动荡,许多本性坚韧的女娘也会在锻炼中被磨砺得更加沉稳,她们会是很好的劳动力,肯吃苦,而且对买活军也会非常忠心,因为正是买活军把她们从苦难中解放了出来。
&esp;&esp;对于这一点,吴老八是很信服的,他很拥护六姐的新政策,虽然这会让私盐队的工作又有新的变化,或者比从前还多了一些与官府对抗的危险,但同时也满足了私盐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凡是在私盐队做得久的老盐贩子,都遇到过不得不拒绝投奔者的情况。那种情景,是不让人愉快的。
&esp;&esp;看到人们眼中希望的光芒逐渐熄灭,望着他们绝望的、反复的祈求,甚至心底知道自己的拒绝或许就意味着对方生命的结束……私盐队的人不怕自己吃苦,也不怕途中遇到更多需要周旋的危险,他们最怕的就是这种必须的拒绝。
&esp;&esp;在谢六姐来之前,他们从来不知道,原来救人也是有瘾的,也是愉快的,但一旦习惯了这种解救者的角色,习惯了回到家乡休假时,走在路上被那些出来做活的孤儿们簇拥着,围绕着,一声声地叫着‘人牙子大叔’的情景,习惯了那时候从心底绽放出来的笑容,便不再能够习惯这种残酷的拒绝。
&esp;&esp;每一次出门,他们都尽可能地带回多的妇孺,也尽可能地走得慢一些,为那些在岸上,在山上,于盐队的照护之外,跟随着他们的男流民提供一点照护,很多时候吴老八这样的队长会用自己的钱,买一点粮食给男流民们吃,让他们不要饿死在路上。
&esp;&esp;私盐队是只买妇孺的,如果吃不起饭的人有很多,他们就只能采取这种模式,妇孺在编队里,吃的喝的由私盐队来解决,她们的家人就只能跟随在船队或车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