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传承,知识教,完全就是最佳的选择。
&esp;&esp;她是个巫女,虽然懂得不多,但人们敬畏巫女,因为这就是村落的规矩,榕帕在村中的地位也很高,因为他是第一批下山做活的占人,受到了买活军的看重。所以,榕村的意见是最早统一的,老祖母和榕帕、榕特一起,找到莫教士,慎重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他们不想仅仅只做受到知识教恩惠的占人了,他们想要做活死人,如果莫教士肯给予他们这份殊荣的话,村落将会把自己的性命献给知识教,从此做他们忠诚的仆人。
&esp;&esp;莫教士立刻露出了非常好看的笑容,他晒得有些发红了,看上去不再那样白净,但是,他显得精神奕奕,总是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esp;&esp;“你们的想法是好的,会得到六姐的赞许。”他先赞赏了占人的忠诚,又说,“但是,活死人是有条件的——”
&esp;&esp;当然是有条件的,这样好的人群怎么可能人人都能当呢?首先,活死人要服从谢六姐的管理,遵守谢六姐的规矩——不再像是现在这样,只是做活期间守有限的规矩,而是在任何时候都要遵守繁多的规矩,其中有许多规矩或许是和现有的村规抵触的。
&esp;&esp;这在意料之中,占人们已经用几个月的时间熟悉了活死人的规矩,其中没有太多不可接受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村规本也很简单。
&esp;&esp;还有一点,就是活死人只在华夏国的国民之中招募。这或许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esp;&esp;榕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有些责难地说,“但是,教士,也不是,汉人——”
&esp;&esp;她磕磕巴巴的汉语让莫教士的笑声更欢快了,他改口说起了占语,夹杂着汉语的单词——莫教士的占语已经说得很好了!他不愧是教士!学语言也比占人要快得多。
&esp;&esp;他说,“华夏国和占城港不一样——占城港是占人的王国,只允许占人居住,但是,你们也不觉得你们是占城港的百姓,是吗?”
&esp;&esp;确实如此,榕村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一支独立的势力,他们还没有国家的概念,占城港的失败不代表他们的失败,占城港的强大不代表他们的强大——反而倒可能代表着力度更高的勒索。不过,如果要他们选择的话,他们会想要选择占城港来依附,因为他们说一样的话语,而且彼此间有遥远的亲戚关系,被欺负的可能更小一些。占人们感到迷惑的是,他们不知道说不一样语言的人也能组成一个国家,譬如他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越人的安南正压迫着占人的占城港,但即便如此,占城港也不属于安南,他们只是向安南纳贡而已,如同村落对占城港做的一样。
&esp;&esp;“你们说的这叫做民族,你们都是占人——占族人,”莫教士说,“华夏也有很多民族,有汉族——他们人数最多,也有很多人数少的民族,比如我,我是欧罗巴族人,这是我的种族,我是欧族人——”
&esp;&esp;“欧族人!”大家都念诵起了新的知识。
&esp;&esp;“但是,我同时也是华夏人,这是我的国家。”莫教士说,他还想再解释一下其中的区别。但被急切的占人们打断了。
&esp;&esp;“民族不同的人,也可以组成一个国家吗!”
&esp;&esp;“可以的——”
&esp;&esp;榕帕又一次打断了莫教士的话,“那我们愿意加入华夏国!”
&esp;&esp;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榕帕对族人们说,“是谁把送来了贵重的礼物?是谁教我们读书认字?”
&esp;&esp;“是谁为我们整理历史,谁为我们起了姓氏?谁教我们兴修水利,谁给我们充足的大米饭吃?”
&esp;&esp;“除了要求肉干、果酒、矿石的奉献之外,谁来管理过我们?是占城港吗?”
&esp;&esp;“不!”
&esp;&esp;“从来没有人来管我们,是华夏的买活军管了我们!”
&esp;&esp;榕村的占人们七嘴八舌地喊了起来,“谁对我们好,我们就是哪国的人!”
&esp;&esp;“谁来管我们,我们就接受谁的管理!”
&esp;&esp;占人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的同族攻打他们,驱赶他们,勒索他们,是买活军,买活军带来了这所有的一切,这让人离不开的一切,理所当然的——
&esp;&esp;“我们当然是华夏国的人!”
&esp;&esp;“从今天起,我们不再只是占人了——”
&esp;&esp;“我们是信仰知识教的人,是六姐菩萨的活死人,我们——是华夏国的占族人!”
&esp;&esp;第405章 华夏概念的建筑
&esp;&esp;“小二, 上茶来!”
&esp;&esp;“好嘞,客官,是要甚茶?清茶有, 果茶有, 擂茶有, 碗子茶也有,如今天气冷了,还有新鲜奶茶限量售出, 一日就一瓠奶来着, 量已经不多了, 您若是要喝那个, 我赶着到后厨问问去, 别的茶应有尽有, 您尽请随喜罢!”
&esp;&esp;“嘿,小二,你这茶馆虽然小,可本事却大啊,什么清茶、果茶、擂茶、碗子茶, 你且一一道来,这奶茶既是限量,那就先快去取一壶来,给爷们几个满上了再说!”
&esp;&esp;“大哥, 大哥算了——”
&esp;&esp;“吃几杯清茶罢了,倒不必弄那些劳什子!大哥,出门在外,万物腾贵,能省则省!”
&esp;&esp;且不提这几个打眼一看便是外来的远客, 在茶馆一角低声商议客套着,只听得那帘后响板一敲,说书先生手里捧着两份报纸,俨然地走上了讲台来,茶馆内立刻便是一静,又有熟客问道,“这是新一期《买活周报》到了?”
&esp;&esp;“听说里头又有新闻呢!”
&esp;&esp;“那可还不快念起来?”
&esp;&esp;茶馆内顿时又是好一阵鼓噪——自从去岁买活军船队下南洋开拓之后,《买活周报》在全国各地的影响力,毫无疑问又上了一层楼,尤其是他们开辟的南洋专版,更是各大茶馆招徕客人的杀招了。这南洋专版上,又有徐侠客、张宗子两大采风使撰写的专栏文章,互相辉映,你写南洋物产,我就写南洋人物,你写那南洋驸马的传奇,我就写南洋土人开化纪实,彼此你追我赶的,怎叫人不牵挂着每一期周报上的新鲜见闻呢?
&esp;&esp;那做生意的,喜爱听南洋出产的风物:各色名贵木料,光是罗列出来就叫人吞口水,立刻想要张罗船只赶往买活军的港口去,还有南洋的矿石、药植、香料、毛皮、宝石等物,原本都是西洋商人的专营,现在买活军公然在壕镜售卖,各地的商家,现在都在物色海船,如今大海上哪还有一艘海盗船呢?做海盗的,把头拴在裤腰带上,抢一次未必能销得了赃,还要担忧自己的船被买活军盯上,逐入深海——买活军的罐头能管他们在大海上吃饱喝足,海盗们可不能,若是被赶到没有海图的深海,他们的命可就越发是有一半都送到鱼肚子里去了!
&esp;&esp;倒不如正经做点运输生意,如今海边补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