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这似乎是在说翠儿,也似乎是在给自己的决策找个理由,翠儿垂头不语,但面上戾气不散,很显然,任容妃的举措已经让她生出了怨恨。
&esp;&esp;王良妃也能理解她的想法,她深深地叹了口气,摇头道,“你还不知道,今日我已经为咱们景仁宫上下所有人,都在买活军处做了备案。若是有人去世了,其中定有蹊跷,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任仙儿。这备案的事情,多少人众目睽睽地瞧着,谁能保证日后不会走漏风声?买活军的使团一定是知晓的,还有黑侍卫和他的同僚。”
&esp;&esp;“而且,我的备案中说得很明白,若我们死了,凶手一定是帝后二人——本意,我是以为容妃一定逃走了,我们已经几乎限于绝境,我要求一线生机,可没想到,容妃没走,但我已做了备案,如此我们倒是非走不可了!”
&esp;&esp;这备案不做,倒也罢了,最多大家死死捂住,但现在这个情况,王良妃反而没有另一种选择了,翠儿面色惨白,跌坐在王良妃身边,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忽然起身道,“我和西暖房那人拼了!”
&esp;&esp;说着就要冲出门去,但走了几步,又无力地止住了,回身抱着王良妃的腿大哭了起来,“娘娘,小公主才两岁,才两岁呀!咱们怎能丢下她不管啊!”
&esp;&esp;王良妃的眼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她更是在心中已捅了任容妃无数刀,她轻轻地推了翠儿一下,“别哭了,罢了……人怎能和野兽计较,知道她不仁,我日后最多敬而远之,也不能翻脸不义,手上一旦沾了人命,心里有些东西没了就是没了……
&esp;&esp;事已至此,只能重新计较,你放心,我和她不同,我要走得带着你们全部,不止是你,留在宫里的使役们,愿意跟从的,咱们都得完全带走。”
&esp;&esp;这就是王良妃和任容妃最大的不同,翠儿逐渐止了哭声,红着眼热切地望着王良妃,“还有小公主!奴婢就算自己拼死,也要保着娘娘母女逃出生天!”
&esp;&esp;“对,还有佳儿,能带走自然也要带走。”
&esp;&esp;王良妃已经完全冷静了下来,她安置着翠儿在桌边坐下,取出炭笔和小本子,“决心已下,就该开始分析筹谋了,首先要明确敌我,如今京中愿意乐见我们离去的势力可以说一家也没有——甚至连买活军使团都是我们的对手,这件事,非得仔细计较才行,容不得我们行差踏错一丝……”
&esp;&esp;“什么,连使团都——”
&esp;&esp;本还把使团当作是最大希望的翠儿,不免又一惊一乍地惊呼了起来,面上顿时一片沮丧,王良妃反而不喜不怒,冷静地点头说道,“不错,所以咱们必须把他们也计算进来,让买活军陷入不得不收容我们的局面中才行……”
&esp;&esp;第476章 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esp;&esp;整个景仁宫的人手, 全都跟着走,甚至连小公主都要带走,这无疑是难度很高的想法, 比良妃带着翠儿、小福子离家出走要难得多。几个人走,实际上只要想好后路就行,譬如说此刻, 良妃大可以带上小福子、翠儿两个心腹,从东侧门出去,找人雇辆车去天港,只要运气足够好,路上没出事, 到了天港,隐姓埋名登记一下,两个女眷带着一个小太监, 顺顺当当地就能上船, 到买地之后,开始的就是一段全新的人生了。
&esp;&esp;如果任容妃就是这样逃走的, 王良妃也就不说她什么了,一个人能力有限, 如此行事固然会遭到那些被带累了的宫人埋怨, 但个人顾个人的, 若能留封书信分辨一一,或许还能有个转圜,譬如王良妃可以买通侍卫,让他们去京外化人场找一具尸身,再炮制一场火灾,如此对上有所交代, 对下则大家都能免除责任,固然行险,但至少也是可行的办法。
&esp;&esp;但此刻,任容妃出门游玩后又回来了,这种自私的做法,无疑会引起宫人众怒,此事也注定变成景仁宫的隐患,王良妃要收拢人心,就势必要表现出任容妃缺乏的担当,只有如此才能暂且稳住别府宫人的军心,否则,风声不胫而走,只怕会有人为了邀功向上告密也未可知,尤其是任妃处的宫人,你不仁我不义,倘若没个指望在,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最优解就是先行出卖任妃,自己才能免去罪责,甚至若是运气好,还能升职呢。
&esp;&esp;“即便如此,我等行事也要尽快,最好在所有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便已把事态明确,让局中人生不出异心来,用买活军的话说,就是减少他们的牟利空间。”
&esp;&esp;本来就定了下午去探望留宫的同事,甚至可以说时间已经有限到这么一两个时辰之内了,因为翠儿下午就要去通传此事,并且初步要取得景仁宫编制中众人的表态——愿意跟着走的,老领导一定想方设法把你们一起带走,不愿跟着走的也要立刻甄别出来予以紧密监视和控制。
&esp;&esp;当然,考虑到控制也有极限,不愿跟着走的宫人,很快就会发现他们的最优解就是出卖老领导,除非如同上梁山一般,不愿跟着走的,立刻处死,否则,“信息的扩散也就意味着泄密风险大增,所以最佳的做法就是在中午以前,咱们要拿出章程来,甚至已经往上去递消息了。如此才能把事态尽量的简单化,降低无关人员的干扰和关注。”
&esp;&esp;如果不是接受了买活军的新式教育,王良妃一辈子也说不出这种话来,正是因为她私下看了不少买地的政治教材,又从报纸上揣摩着买活军治政的手段,甚至私下还托人去买了管理学教材回来看,今日才能在乱局中保持镇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中,“要定下章程,就要先分析敌我——我之前已经说了,虽然我们想去买地,但使团却未必是我们的友方,甚至哪怕请示过了六姐,六姐都未必会批示支持我等离宫。”
&esp;&esp;“这是因为买活军和如今朝廷还算是和睦亲密的关系,不可被任何突发事件破坏影响的缘故,除非买活军已做好了扩张的打算,否则他们不会为了突发事件影响自己的步调。事实上,按照和议所言,买活军本不该公然招揽敏地居民南下,他们在敏朝境内的行为,都有商贸作为遮掩,甚至只起到一个同行的作用——这一点是我早已留意到的,山阳、姑苏一带南下的居民,如果是女娘,那都是买船票的,可以试做是船家自己的商业经营行为,但是船票价钱之后会否退还呢,这就是商家自己的事情了。”
&esp;&esp;“无论如何,先行的政策不允许他们公然接收一个出逃的王妃,这既是和议的规定,也是符合他们政治利益的选择。我等作为女子,办事能力并没有特殊到让谢六姐另眼相看的地步,也不会多生多做,所发挥的作用限于个人,但却会增加他们处理和敏朝衙门关系的风险成本,是以收容我等是亏本生意。使团能做的就是接受我等的备案,在将来把我们的备案转换为清算敏朝皇室的主动权。”
&esp;&esp;王良妃在纸上写下了借贷两列,同时写了买活军这一行,“他们有传音法螺,我找的又是谢七姐,所以不必把使团和谢六姐单做两行,六姐的立场就是使团的立场,她是一定会为七姐背书的。”
&esp;&esp;“是以,使团并不希望在此刻维护我等出逃,庇护我们的安全,只是说,倘若我们遭难了,会在将来为我们主持公道,我们必须营造出一种场面,让买活军必须因为其他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