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47节(1 / 5)

&esp;&esp;对这样的偏僻地区,买地一开始都是先采取怀柔政策的,就算是客户人家也享受了几年红利,才因为种种原因被拿下立威。还是老样子,粤西从组织人手修路,派农业专门学校的研究员去制定农业模式,结合当地百姓的痛点需求来激励他们学习上进,这三板斧中最后一板斧是尤其重要的,因为粤西的民情已经很接近于南洋了,本地土人真的很懒,没有痛点的话,他们压根没有服从的动力,随便舞弄几下,有得吃就行了,剩下时间,宁可躺着休息也不愿意学习。

&esp;&esp;各地的民风是真的大不一样……之江道的百姓,真是天生就勤,不管家里家业多么丰厚,只要还活着,还能动,便是要做工,不论报酬多少,总是要有些事情做着才安心,看戏赌钱吃酒,固然也有,却绝不会是生活中的主旋律。

&esp;&esp;次一等能折腾的就是关陕川蜀,老陕吃苦耐劳,雄心不已的血性,都是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培养出的豪情,川蜀百姓也是一样烈性,当然,出众的人物各处都有,别地未必没有英雄,只是在做民政的时候,会非常突出地感受到各地风气给施政重心带来的偏差,就这么说吧,谢双瑶在江南,要想方设法地协调百姓别那么卷,别那么爱钻空子,但在粤西却是希望百姓能卷起来,以脱贫为荣,别再躺在吊脚楼里睡大觉了!

&esp;&esp;还好,还有医疗这个痛点可以拿捏粤西百姓,不然的话,真是有点无计可施的意思了,整个广府道都多瘴疠——其实就是气候和虫咬传播的传染病,疟疾、登革热是家常便饭,而粤西的百姓不论多懒,毕竟还是不想死,也不愿看到亲人去世的,也愿意付出一些劳力来换取生活质量的上升:修通自家县城到海边港口的路,那不摊派的话,是绝对不会有人来出力的,哪怕给钱都不行,宁可在家躺着,但修通自家村寨到县城或是镇子的路,那这几天的工还是肯出的,也不用给钱,管饭就行。

&esp;&esp;……有钱都不肯挣呢,但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人家的选择,还好,应对疟疾和高热,买地都有新药,这昂贵的价格,以及政审分降价制度,也促使了本地的百姓有一部分积极学习官话,跟着买地的部署种田——内陆山区州县,交通成本高,运粮出去卖没有任何前途,除了口粮地以外,一律安排种甘蔗——橡胶都不敢安排,不是因为气候不行,而是橡胶种了要五六年才看得到回头钱,本地的百姓哪有这个耐心。

&esp;&esp;倒是有些粤东的客户人家,蹿过来找老亲投奔的,有些人凑在一起,壮着胆子开了橡胶园,但本地的经济农业最主要还是发展当年就能看到钱的甘蔗,凡是跟着买地走的农户,今年都看到回头钱了,有的买了药,有的买了新衣服,还有的买了马口铁的餐具,或者有的跟着去羊城港、鸡笼岛见了世面……他们得到的好处,逐渐地在本地的百姓中扩散了开来,一年多时间,对粤西的消化逐渐走上正轨了,谢双瑶准备再给个两三年时间,再来决定粤西的客户人家,包括大家族需不需要分家——如果分家了无法抵御高原方向的凶狠土番骚扰,那就只能强忍着先去解决高原,再来谈彻底消化的事情。

&esp;&esp;“和福建道相比,广府道各种问题很大,矛盾也尖锐突出,四境都有问题,是要花时间好好梳理消化!”

&esp;&esp;近一年以来,谢双瑶是经常到羊城港来驻扎的,也尽量多巡视了些沿海的州县,山区州县也挑时间去了一下,但她的行踪关系到太多公文的收发了,去内陆肯定造成行政效率降低,只能通过放映队来增强影响了——不得不说的是,新衙门在粤西打开局面,真正扎实地把统治下落到村级,而不是和敏朝一样浮于表面,甚至连县级职能都完全缺失,放映队是一大功臣。毫无疑问,粤西土著对谢双瑶的敬畏和服从,就是从仙画开始的,而且知识教也悄然地通过土番,渗透到了粤西边缘——云贵高原和安南接壤的几道,现在也有很多知识教的信徒了。一个宗教传播的速度比正经政权是真快得多了!

&esp;&esp;“从这个角度说的话,不管首都定在哪里,陪都应该有羊城港一个……羊城港很适合做东南亚的定海神针。”

&esp;&esp;考虑过经济,现在政治议题又追在脚后跟跑了,谢双瑶也在考虑南面都城的选址:选榕城,可以更好地衔接江浙与鸡笼岛、吕宋,选羊城的好处则是镇压广府道,消化的速度会比以前更快,不过,福建道的老人则难免失落了。

&esp;&esp;“另外,还有几部新法条,只是执行中应用,没有一个郑重的颁布过程,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的定址……都是政治文化领域的大事。最好是找个时间一口气办掉,最近要求给我上尊号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esp;&esp;一盆素雅的白菊,跟着早餐一起被勤务员送进屋子里来了,谢双瑶一面嗅着略带苦涩的淡淡花香,一面吃早饭,一大碗虾仁云吞竹升面,一碟烫小青菜,味道居然和数百年后差异不大,要说的话,几百年后要更鲜一些——没办法,海带水毕竟比不上谷氨酸钠的鲜美。同时送来的还有今早送到的公文,谢双瑶翻看着下饭,“居然连童奴儿都写信来要给我上尊号……救命啊,看来建州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了!”

&esp;&esp;“不过,按时间算的话,他是不是其实早该死了?还有皇帝……这是又续了两年多的命,但皇帝没死是有我的暗示,他用起来的确还算称手,至少这几年特科一搞,北方下来的人素质都提高了不少,成才速度快多了,解决了我的一个痛点,活久点也是应该的。”

&esp;&esp;谢双瑶摸着下巴,有点好奇了,“童奴儿没死,又是因为什么呢?他年纪也不小了吧,就算逃过了前几年的死劫,现在也可能是风烛残年了……这会儿,他还有力气作妖吗?”

&esp;&esp;第707章 盛京末路 盛京童奴儿 女金人分家的……

&esp;&esp;“淅淅沥沥的声音……像很多马儿在一起拉尿, 是下雨了吗?”

&esp;&esp;“是,大汗,外头下雨了, 是今年第一场春雨。”

&esp;&esp;“这样啊……也太早了一些……”

&esp;&esp;确实是太早了一些,汉人的新年还没过多久, 按照多少年来的道理,辽东也正该是苦寒的时候, 三月里, 伴随着春雨,雪能化冻就算是不错了,农历四月播种,一年就这么一季的庄稼。可就在春二月头, 龙抬头还没过多久呢,突如其来的一场暖流,竟是逼到了辽东。

&esp;&esp;雪虽然还没有化,但第一场春雨的确要来得比往年早多了, 这会儿, 宫室都没有来得及修整那, 屋外的雨马尿一样哗啦啦地下个不停,屋内也有轻轻的滴答声传来, 这是雨点穿过了瓦片的薄弱处,滴在青砖地上的声音,仔细听的话,它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嘀、嗒,嘀、嗒。

&esp;&esp;但是,老汗的听力已经有些衰弱了, 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显然的,建州衰弱的证据,只是疑惑地抽动着鼻子,似乎对这新鲜的土腥味有些费解,但也没有余力追究,而是把仅剩的精力用来安排农事,“要让贝勒们、牛录们注意安排农时,一时的暖和不能持久,但也要注意看雪场,别把好土都给腌了……这要是发了洪灾就不好了……”

&esp;&esp;一场两场雨,倒还无所谓,这要是提前解冻,之后又倒春寒开始下雪,对农时来说就很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