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现大唐想让渤海国无条件投降,国王到长安请罪,而非象征意义的称臣。
&esp;&esp;大祚荣、大武艺,两位先王的努力,建立如今辽阔繁荣的渤海国。
&esp;&esp;为保住他们的心血,他们必须孤注一掷。
&esp;&esp;“辅国公言之有理。寡人亲自书信室韦首领和黑水靺鞨首领来援。渤海要是被唐军占据,他们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esp;&esp;大钦茂坚定信念,准备与大唐硬刚到底。
&esp;&esp;“唐军是骑兵,不易攻城,我们可以坚壁清野。阻止唐军推进。把最主要的兵力安排在大城之中,发动百姓,一起守卫国家!”
&esp;&esp;杨承庆又向大祚荣建言道。
&esp;&esp;渤海采用的是五京制度,以上京龙泉府为中心,另有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西京鸭渌府、南京南海府。
&esp;&esp;在两年前,渤海的中枢还在中京显德府,但为维护北面的统治,大钦茂迁徙中枢。
&esp;&esp;在渤海君臣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
&esp;&esp;上京内部也不安分。
&esp;&esp;渤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靺鞨族不占大多数,又普遍汉化。
&esp;&esp;自然有一些“慕唐者”。
&esp;&esp;他们认为渤海当权者只懂一些中原王朝的皮毛,而不甚知晓礼仪。
&esp;&esp;埋怨大钦茂和贵族们出兵参加安禄山叛乱。
&esp;&esp;现在招惹天朝,是咎由自取。
&esp;&esp;他们巴不得大唐将渤海占领,从此以后成为天朝人。
&esp;&esp;有的渤海人已经开始缝制大唐玄龙旗了。
&esp;&esp;这里面不乏渤海的贵族,
&esp;&esp;时至今日,李瑄天将军的威名早已威震海内外。
&esp;&esp;……
&esp;&esp;几日后。
&esp;&esp;李光弼率领范阳军骑兵,契丹、奚仆从军,已经进入渤海的扶余府。
&esp;&esp;他们一到扶余城下,就让神臂弩手向城墙上抛射。
&esp;&esp;又砍伐树木,似乎准备打造更强大的攻城器械。
&esp;&esp;渤海的探马皆认为唐军要强攻扶余城,纷纷将消息汇报给上京。
&esp;&esp;但还未进攻的时候,李光弼下令唐军切断至扶余府的所有道路,让最精锐的斥候追击渤海探马。
&esp;&esp;一连数日,扶余是否沦陷,大钦茂也不太清楚。
&esp;&esp;现在渤海唯有招募新兵,坚壁清野。